脑电生物反馈正念练习


脑电生物反馈正念练习


文章图片


使用监测脑电波数据来判断正念练习的程度 , 靠谱吗?
先说说正念吧:
正念源起于佛教思想
正念训练是源自东方佛教的一种修行方式 。 修炼者们通过禅修、静观、冥想、瑜伽等形式修炼身心以期破除执迷 , 获得智慧与解脱 。 佛教语境内的正念 , 强调安心当下 , 止住因计虑过去和未来而纷乱的心念 , 发展定力 。 在此基础上 , 洞见事物之间的联系 , 体验一种物我无分 , 人我无别的融合 , 从而达到心态的平和 , 获得观照的智慧 。
正念在西方的无神论和科学化历程
1979年 ,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分子生物学博士、马萨诸塞州医学院的荣誉医学博士乔?卡巴金为减轻长期疼痛病人的压力和痛苦 , 首创“正念减压疗法” 。 乔?卡巴金认为 , 尽管正念起源于东方佛教 , 与美国文化有很大不同 , 但同样能给西方社会的人们带来益处 。 他剥离掉正念禅修背后的有神论内容 , 仅保留了集中当下、不评判等思想精髓 , 开发出了一系列适用于心理健康和医疗领域 的正念训练课程 。 乔?卡巴金等人为“正念”赋予了新的内涵 , 认为正念(Mindfulness)就是通过有目的地将注意投注于当下 , 不加评判地觉知一个又一个瞬间所呈现的体验 , 而涌现出的一种觉知 。
他认为正念的内涵包括两方面:
1.注意聚焦于当下 , 沉浸于正在发生的事情中 。 练习者需要将注意力投注于当下的每一个瞬间 , 观察时间是如何从这一刻流淌到下一刻的 , 并观察自己的内部和外部经验 。 随着正念练习的深入 , 练习者的注意时长、注意转移、注意专注度这三种注意能力都有所提升 。
2.以一种不刻板的、不带有任何好坏利害评判的态度去接纳所注意的内容 。 非评判的态度是指聚焦当下时采取的一种态度 。 这种态度既不是冷酷的、批评的 , 也不是热情的、逐求的 。 它是开放的、耐心的、仁慈的、无为的 。 既不苛求顺意的事情 , 也不排斥反感的事情 , 而是接纳、开放地让各种经验在自己的关注下流淌 。




上图为华理商学院-视友科技心脑科学实验室主任陈亮教授在指导学员进行正念练习时 , 使用视友科技Ego脑电波采集设备采集到的正念者的脑电波数据 , 使不加评判的、注意聚焦于当下的大脑状况昭然可见 。
正念的应用
伴随着无数的正念临床试验和相关研究的发表 , 一系列结果已经表明正念对人们生活和工作的干预效果显著 。
生理疾病的治疗:正念训练能够增强患者对疼痛的适应力、降低疼痛感 , 降低慢性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水平等;
心理疾病的治疗:正念训练能够减轻癌症患者、暴食症患者、抑郁 症患者的抑郁和焦虑的水平 , 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心理机能的提升:正念训练 能够改善个体自传体记忆的特异性和工作记忆容量 , 降低过度概括化记忆 , 减少思想游离 , 避免高压力情景下记忆功能的受损等 。
正念干预方式
这些干预方法既包括古代传统方式 , 也紧跟现代应用潮流 。 古代的传统方式主要以佛教正念冥想为主 , 如内观和禅宗冥想(Gunaratana 1993);现代的干预方式分为标准化易练习的方法:如正念减压疗法(MBSR ; Kabat-Zinn 1990)和正念认知疗法(MBCT Segal Williams & Teasdale 2002) , 也有进一步个性化的心理干预方式 , 如辩证行为治疗(DBT , Linehan 1993)和接受和承诺治疗(ACT , Hayes Strosahl & Wilson 1999) 。
正念减压疗法
正念减压疗法 , 最初是由卡巴金教授提出来的 , 后来不同的学者根据自己的需要把它改进 。 一般来说包括躯体扫描、静坐观呼吸、行禅、瑜伽练习等 。 MBSR一般采取的是连续8周左右 , 每周1次的团体训练课程形式 , 每个团体不超过30人 , 每次2~3小时 , 不仅实际练习正念禅修 , 也讨论如何以正念和平等心来面对与处理生活中的压力和自身疾病 , 并在第6周进行一整天约7~8 小时的全程禁语的密集型正念禅修 。
正念认知疗法
正念认知疗法是以正念减压疗法为基础的 , 将正念训练与传统认知疗法相结合的一种治疗方法 。 正念认知疗法是一系列正念疗法中应用最为广泛的心理治疗手段 , 其课程设置基本与正念减压疗法相似而且更关注注意力的训练 , 甚至为了更好地突出注意力训练在干预中的中心地位 。 主要用于抑郁症、焦虑症、抑郁症复发等的治疗 。 采用的也是8周的集体治疗方式 , 包括静坐冥想和行禅、身体扫描、3分钟呼吸空间、认知记录等练习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