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事如舟挂短篷——陈年旧事 | 李云娅


世事如舟挂短篷——陈年旧事 | 李云娅


文章图片


世事如舟挂短篷——陈年旧事 | 李云娅


文章图片


世事如舟挂短篷——陈年旧事 | 李云娅


文章图片


世事如舟挂短篷——陈年旧事 | 李云娅


文章图片


世事如舟挂短篷——陈年旧事 | 李云娅


文章图片


世事如舟挂短篷——陈年旧事 | 李云娅


原题:《世事如舟挂短篷——陈年旧事 | 李云娅》

小时候写作文 , 老师常出的主题就是“忆苦思甜”、家史 , 特别二三年级的时候居多 。 几乎全班同学都在写如何给我家做长工、短工、放牛 , 受我家爷爷奶奶的剥削 。 每次都让我无地自容 , 无从下笔 , 好在老师体谅 , 要求我写与家庭划清界限 , 认真学习即可 。
二年级时 , 我们读复式班 , 即一二三年级一个教室 , 三个小组三个年级 , 一个年级上课另外两个写作业 。 这天老师要我们写家史 , 正当我稍微平息下来心情 , 努力划清界线时 , 突然三年级的一个叫“地主”的男生一声报告 , 问老师“李斌谷”三个字怎么写?我害怕的事情终于发生了 。 只觉得脑袋轰地一声 , 心跳加速 , 脸滚烫发热 , 我想一定比书上猴子的屁股还要红 , 恨不得有个地洞钻进去 。 因为李斌谷就是我爷爷 , 一个地主、保长、一个旧时的私塾先生 。
在那个贫穷落后的年代 , 人们觉得越是低贱的名字越好养活 。 那个男生小名叫“地主” , 我至今只记得他的小名 。 村里还有一个小名叫“恶霸” 。 地主代表低贱 , 就像村里有的伙伴小名叫大狗、憨头之类的 , 更有甚者 , 有户人家因为近亲结婚 , 生了两个残疾孩子 , 所以第三个孩子小名叫羊子屁股一样 。
我的分裂性人格也许是在童年养成的 。 作文里都是划清界线 , 一回到家 , 还是妈妈做的饭菜好吃 , 爸爸的故事比书上的好玩 。 我有些恨爷爷奶奶 。 母亲说 , 奶奶总是省吃俭用 , 攒钱买地 , 每年收的租(租出去的稻田 , 收一部分谷子作为租金)就又买田 。 过年做了米子糖、油炸小吃放在坛子里 , 放阁楼上上锁 。 奶奶不想起拿出来吃 , 媳妇们也不好意思说 。 只有我大姐有特权 。 有时候 , 天气热了起来 , 坛子里的点心都坏了 , 倒在棉花田边 , 去除草的妇女们还在里面扒拉 , 看有没有没坏掉的 。 但妈妈说 , 爷爷对家人可好了 , 从不苛责两个外省来的不太懂事的媳妇 , 老辈村里人都说爷爷宽厚仁慈 。 我恨他们为啥买那么多地 。
很多事我从小就懵懂直到现在 。 比如 , 我和姐姐去捡谷 , 把公家收漏掉在地里和路上的谷穗捡回家 , 因为家家粮食都不够 。 有的田里刚刚割了稻谷 , 一堆堆的 , 家家户户的孩子们都去捡掉在一旁的谷穗 , 有的甚至去偷拿堆上的稻谷 , 而我是把旁边的稻穗捡起来放到公家的谷堆上 。 所以姐姐回家后说我傻 , 爸爸笑说傻有傻福 。

爷爷奶奶的房子的地势 , 形似一个圈椅 , 背靠一座小山丘 , 我见的时候仍然是茂林修竹 , 还有高大的栗树、柿子树 , 三座八大间的房屋成品字型摆开 , 为啥有三座八大间 , 大抵是爷爷为两个儿子准备的吧 。 门口是一个大堰塘 , 左边的地势往前延伸 , 是人们说的左青龙右白虎的风水吧 。 堰塘右边是高高的门楼 。 进入屋场 , 得先开门楼 。 整个房子视野开阔 , 坐北朝南 。 左边的山脊边就是大道 , 说是山脊 , 其实就是高了几米 。 据说日本兵经过的时候 , 居然没有发现另一边有个殷实之家 。
那一年 , 三座八大间被分给了艾姓、杜姓、乔姓的三户人家 。 爷爷奶奶父亲、伯父等一大家八口人被交换场地去到了艾姓人的茅草屋里 。
大姐说 , 那年她八岁穿着旗袍 , 抱着饼干盒站在堰塘边看着一批批的人拿着东西进进出出 , 所有的家具都翻了底朝天 , 旁边菜园也有人拿着锄头去刨地 , 确实刨出了几坛银元 。 突然有人向她走来 , 夺走她的饼干盒 , 伸手要脱她身上的衣服 , 被妈妈喝住了 , 妈妈说 , 没收财产没有说不准穿衣服吧?那人愣了一下 , 似乎没有找出合适的理由 , 才悻悻地走了 。 大伯母是小脚女人 , 父亲从上海回来 , 给家里的奶奶、两个伯母都带了一套金首饰 。 大伯母把这些都藏在太公的坟边 , 旧时的妇女经不起惊吓 , 第二天就全部上缴了 。 母亲见过世面 , 有人问她戴的耳环去了哪里 , 母亲说我耳洞都没有 , 哪来的耳环?后来母亲告诉我说 , 乡下人不知道 , 她那是钮丝的 , 不需要打洞 。 母亲还有一件得意的事 , 那段时间 , 每天都有不同的人进来翻箱倒柜 , 差不多掘地三尺 。 有一天 , 有一伙人来势很凶 , 母亲有两只金手镯藏在窗前的踏板之下 , 她灵机一动说 , 我要解手 , 你们出去一下 , 那伙人说 , 你解 。 母亲说 , 无论什么时候 , 男女总有别 , 你们先出去 , 等下进来 。 等他们出去后 , 母亲栓上门 , 拿出夜壶 , 把手镯放进去 , 盖上草纸 , 拉了一泡尿 , 然后端了出去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