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前言\"黑子深邃 , 为长夜苍茫莫测 , 白子耀眼 , 若恒星亘古不变 。 \"
一黑一白 , 一守一攻 , 每一颗棋子都是构筑这方寸天地不可或缺的砖石 。 十九道内纵横捭阖 , 横向联合了每个时代不同的思想观念 , 纵向接通了几千年绵延流转的时光 。
围棋作为中华文化极其典型的代表 , 它将儒家、道家、佛教的思想理念全部涵盖在内 , 给人一种旷古绝今的精神震撼 。
中华文化五千年传统 , 上下延展 , 不论从哪一朝哪一代的历史去看 , 都不能窥见它的全貌 。 而围棋 , 作为一个特殊文化坐标 , 几乎与中国传统文化同步发展着 , 它像一道观看中国文化史的绝妙切口 , 人们透过棋盘的每个点阵 , 细密地接受来自传统文化的洗礼 。
一子一会古代棋论有着两套话语:道与术 , 它们分别对应于两种思维:玄象与数理 。
围棋其实更近于\"术\"、更接近数理思维 , 而在中国传统语境下 , 当\"道\"成了一切知识存在意义的最终的依据 , 所谓\"一阴一阳之谓道\" , 所有艺术也都要向玄妙之\"道\"靠拢这种\"玄象\"思维使围棋及棋论与其他文学、艺术理论有了共通的话语 。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史中 , 以老庄为代表的道家思想和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思想无疑是双峰并秀里程碑式的存在 , 这两大精神支柱支撑着我国文化源源不断地发展 。
老庄思想在围棋上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无为而治\"上 。 作为文人墨客高雅的艺术活动 , 他们在竞技性较强的围棋对弈中 , 也呈现出一种\"无为而争\"的心态 , 并以此推崇 , 成为下棋时的最高境界 。
人们在竞技对抗中 , 为了一争胜负处处巧用心计 , 煞费苦心 , 到了最后却未必能胜 , 而以道家思想为沉淀的棋手 , 不将输赢看得最重 , 反而用心享受下棋过程中最美的风景 , 用灵魂感知围棋的奥妙 , 两相对比下 , 高低显而易见 。
围棋起源于文明开启的五帝时期 , 兴起于百家争鸣的春秋战国时期 , 成长于帝国一统的两汉时期 , 定型于思想开放的魏晋南北朝时期 , 兴盛于繁荣发达的唐宋时期 , 普世于士商互动的明清时期 , 衰落于保守落后的近代时期 。
围棋以才艺文化形式逐渐进入中华文化体系 , 从尧造围棋到教子丹朱 , 从周礼六艺到春秋四习 , 从魏晋巧艺到南朝四唯 , 从盛唐四艺到明朝四适 , 还有清朝八雅 , 围棋一直是中国传统才艺文化的重要构成 。
同时 , 作为中华文化大系的重要部分 , 围棋文化与其他文化形态相互影响 , 共同发展 。
大环境的发展影响着一国文化的发展 , 正是由于唐朝拥有优越的发展环境 , 所以中国围棋在当时得到了良好的发展 。
唐朝作为当时世界文化交流的中心 , 与其他国家保持着友好的往来 , 于是文化间的相互交流交流也促进了中外围棋文化的交流 。 在这一时期 , 围棋随之传到朝鲜、日本等亚洲国家 , 翻开了中外围棋交流的新的篇章 。
棋若人生一盘棋 , 一局人生 , 人生的很多寓意也都彰显在小小的黑白棋子中 。
围棋 , 是自由又不自由 。 棋盘上纵横的十九道给对弈人布下天罗地网 , 是空白 , 又不空白 。 围棋不同于国际象棋的\"象飞田、马走日\" , 也不同于跳棋的隔子跳和军旗的等级制度 , 黑白两子的走势没有硬性规定 , 每一步都由自己决定 , 这是一种自由 。
但在棋盘上 , 棋子不能落在没有\"气\"的地方 , 中国文化中 , \"气\"的意思是万物的根本 。 第一颗棋子落下 , 棋盘上就有了\"气\" , 气生万物 , 气即自由 。
围棋 , 是众生平等 。 \"肤色\"的不同的黑与白 , 除了颜色没有任何不同 , 没有等级 , 没有身份 , 每颗棋子生来都是平等的 。 对弈时 , 两位棋手不论肤色、不论国籍 , 不论语言 , 只要你会 , 只要你敢 , 你就可以来 。
虽说棋手之间没有高低贵贱的不平等之分 , 但是棋子之间却会因为棋力的高低 , 形成不同的差距 。 棋力越高 , 行棋的效率就越高 , 从而使棋子落入棋盘的位置就越好 , 只有位置才能体现每颗子的价值和差别 , 而不是它们自己 。 也就是说 , 在社会角逐中 , 每个人都有公平竞争的权利 , 这种机会不受任何条件的束缚 。
\"王侯将相 , 宁有种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