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贝尔化学奖为什么又发给了他( 二 )


从生物正交的理论到点击化学的方法 , 就这样有理论、有方法 , 也最终促成了“点击化学和生物正交化学”在短短20多年的发展后 , 就拿到了诺贝尔奖 。
事实上 , 化学作为一个承上启下的学科 , 近年来或将的奖项一直是综合项目 , 正因为此 , 诺奖的化学奖也被戏称为“理综奖” 。
而点击化学和生物正交化学 , 也将化学引入了功能性领域 。 二者在细胞图谱绘制、药物开发、生物荧光标记等领域都有非常广泛的应用 。
比如:Bertozzi将这种技术用于肿瘤药物研发 。 她与同事们的研究认为 , 肿瘤表面有一些聚糖 , 可以保护肿瘤躲避免疫系统的攻击 , 抑制这种糖的作用可以更有效杀死肿瘤 。 他们依据这一原理研发的肿瘤药物已经进入临床试验阶段 。 这也是生物正交化学的一个里程碑 。
近年来 , 生物正交化学与蛋白质工程合作也被应用于炙手可热的ADC(抗体-药物偶联药物)技术中 。 这种技术相比天然的技术 , 可以更有效地控制药物-抗体的比例 , 避免改变与抗原结合的亲和力 , 得到品质更好的药品 。
在中国 , 生物正交化学也有较多研究 。
其中 , 陈鹏团队首创的“生物正交剪切反应” , 反其道而行之 , 目的是在生物正交化学中斩断化学键 , 通过剪断化学键来激活蛋白质 , 实现药物递送 。 他们与其他团队合作研发的“基于氨基和酚羟基的可控释放型抗体偶联药物(Cleavable ADCs)” , 可以选择性杀伤肿瘤细胞 。
这背后也是巨大的市场空间 。 仅ADC药物一项 , 据乐普生物招股说明书透露 , 到2024年全球市场规模就可以达到100亿美元以上 , 到2030年将超过200亿美元 , 年复合增长率12% 。 这一领域也被认为是继PD-1/PD-L1之后 , 又一个可能产生重磅药的潜力赛道 。
生物正交化学能带来的可能性和市场空间无疑将更加广阔 , 对于肿瘤患者来说 , 也是更多生的机遇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