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选”诺贝尔奖之后,潘建伟教授再发Nature论文,有何进展?


“落选”诺贝尔奖之后,潘建伟教授再发Nature论文,有何进展?


文章图片


“落选”诺贝尔奖之后,潘建伟教授再发Nature论文,有何进展?


文章图片


202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名单已公布 , 潘建伟教授团队再次在《Nature》发表论文 , 有何新进展?

大家都知道 , 这几天学术圈的热门话题就是诺贝尔奖的归属 , 经过几天的连续颁奖 , 大部分奖项已经“尘埃落定” , 今年的诺贝尔奖颁奖流程也即将收尾 。
今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将注意力聚焦在“量子信息”领域 , 潘建伟教授读博士期间的导师成功摘得这个荣誉 , 作为我国“量子信息”领域的杰出学者 , 很多网友对于潘教授未能获得这个奖项感到失望 。
但是 , 任何开创性的科学进展都不是一蹴而就可以获得的 , 需要持续多年的辛勤工作 , 不管能否获奖 , 对于优秀的学者来说 , 科研工作不能停!这不 , 在今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颁奖的次日 , 潘建伟教授团队再次在《Nature》上发表高水平论文 , 首次在国际上实现百公里级的自由空间高精度时间频率传递实验!如何看待潘建伟教授取得的这个成果呢?

本论文的主要内容是:研究团队发展了全保偏光纤飞秒激光技术 , 实现了瓦级功率输出的高稳定光频梳;基于低噪声平衡探测和集成干涉光纤光路模块 , 结合高精度相位提取后处理算法 , 实现了纳瓦量级的高灵敏度线性光学采样探测 , 单次时间测量精度优于100飞秒 。
研究团队实现了113公里距离的自由空间时频传递 , 实验结果有效验证了星地链路高精度光频标比对的可行性 , 向建立广域光频标网络迈出了重要一步 。
《Nature》的审稿人对论文成果给予了高度评价:“该工作是星地自由空间远距离光学时间频率传递领域的一项重大突破 。 ”
“落选”诺贝尔物理学奖之后 , 如何看待潘建伟教授发表新成果?

在本年度诺贝尔“三大奖”公布之后 , 有关国内学者未能获奖的讨论不绝于耳 。 不可否认 , 诺贝尔自然科学类奖励具有的普遍的认可性与代表性 , 我国作为科研大国 , 不应该长期“缺席”这个舞台 。
但也要清醒的认识到 , 诺贝尔奖具有普遍的滞后性 , 我国在基础学科领域的大规模投入是近年才开始格外得到加强的 , 只有在基础科学领域持续投入 , 同时建立科学高效的学术体系之后 , 才有望在多年以后迎来原创性成果的“井喷式”爆发 , 日本就是先例 。

因此 , 对于诺贝尔“三大奖” , 我国的“顶级”学者不必悲观 , 也不必盲从 , 踏踏实实按照自己的路径 , 持续深耕即可 。 像潘建伟教授这样具有世界级水准的学者 , 不应给予过多压力 , 应该创造一个相对宽松、宽容的环境 , 同时给予适当的资金支持 , 保证研究团队的持续性投入 , 若干年后 , 也许真的会给我们带来一个大惊喜!
结语
【“落选”诺贝尔奖之后,潘建伟教授再发Nature论文,有何进展?】祝愿潘建伟教授团队在“量子信息”领域取得更多“开创性”研究成果 , 为大家带来更多惊喜!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