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图片

“持因舆情受到影响的调味品企业依法维权 , 追究网络造谣者的法律责任 。 ”
在海天酱油“双标”质疑舆论难以平息的当下 , 紧随着海天味业发布“正本清源 , 以正视听”的“中国品牌企业的责任、担当与呼吁”声明之后 , 作为行业协会的中国调味品协会终于站出来为行业成员海天酱油站台了 , 并直言不讳地称 , “此次事件的发生 , 对中国调味品的生产和市场造成了不良影响” , 支持海天酱油维权 。
中国调味品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白燕向企业授牌
作为行业协会 , 收了海天酱油的会费在企业遇到麻烦事的时候及时站出来发声 , 怎么说也不算过分 , 只是中国调味品协会空有“中国”名号却近乎海天“家奴” , “关于净化市场环境 , 引导市场消费和调味品企业高质量发展声明” , 通篇内容都是在复述海天此前声明的内容 , 简直海天的传声筒一般 。
为此 , 有网友讥讽“中国调味品协会”应该直接更名为“中国海天酱油协会” , 直接代理海天酱油的维权案件 , 追究造谣者的法律责任 , 或者直接出面将网络上被他们定义为“造谣者”的人员给抓起来算了 。
一家行业协会及时发声值得点赞 , 但发声措辞至少应该符合最基本的逻辑 , 而在网友看来 , 这恰恰是中国调味品协会声明所缺失的 。
在中国调味品协会“为了净化市场环境 , 引导市场消费和调味品企业高质量发展”声明的第一条中就洋洋洒洒地写道 , “食品生产企业在我国境内的生产经营应符合我国的法律法规及相应标准的规定 , 出口产品应符合出口国的法律法规及相应标准的规定或遵照双方认同签署的进出口贸易合同的技术条款 。 因各国的饮食和消费习惯不同 , 同一类产品的标准要求会有所不同 。 ”
并且此地无银三百两地用“但是”特别强调 , “标准本身并不存在高低之分” 。 这些措辞与海天酱油凌晨发布的第二次声明如出一辙 , 都是在偷换概念 , 误导消费者 , 并且曲解网络质疑的原委 。
海天的原话是这么说的 , “食品添加剂广泛应用于世界各国的食品制造中 , 包括美国、欧盟、日本等发达国家无一例外 。 各国对食品添加剂均有明确的法规标准 , 这些标准本身并没有高低之分、优劣之别 。 世界各国的正规食品企业都会依据法规标准和产品特性 , 合法合规使用食品添加剂、并且按规定标识清楚 。 简单认为国外产品的食品添加剂少 , 或者认为有添加剂的产品不好 , 都是误解 。 ”
中国调味品协会展位
无论是海天酱油还是中国调味品协会 , 他们的这种说辞本身就是缺乏逻辑的表现 , 而且他们洋洋洒洒写下的文字用网友的话来说缩写 , 就是“不同标准” , 直接用网友使用的“双标”来形容 , 凡是略通中文的人都能看明白 , 并不是把“双标”这种简单明了便于理解的描述拉长了就有理了 。
“不同标准”就是“双标” , 这本身就没有什么值得非议的地方 , 就跟海天此前强调“公司产品所含的食品添加剂符合国家标准以及法规要求” , 无论海天酱油存在多少种添加剂 , 也不管海外市场的海天酱油多么纯净 , 供应中国市场的海天酱油依然是合格产品 。
按照海天酱油和中国调味品协会的逻辑 , 合格产品就是不能质疑 , 质疑就是违法 , 就是居心不良 , 就是打击中国食品行业 , 这种扣帽子的公关手法显然不该属于这个时代 。 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 , 海天酱油的公关方式黔驴技穷 , 难以招架舆论攻势 。
公关无方还可以理解 , 但中文理解能力不行就让人无法忍受了 , 海天和中国调味品协会自己的声明都在不断重复强调 , “各个市场主体标准不同企业按照不同市场标准生产酱油” , 你们又反过来头指责网友造谣你们“双标” , 能把中文理解这个样子 , 也算是难得人才 。
大方承认国内国外按照不同标准生产酱油并不是啥大逆不道的事 , 况且无论是海天酱油还是中国调味品协会 , 都共同坚持“标准本身并不存在高低之分”的统一认知 , 在这样的情况下 , 对于网友指出来的“双标”问题 , 按照正常逻辑来理解 , 应该是坦然承认 , 并高度自信 , 这才是行业典范的姿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