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今年的诺贝尔物理学颁奖极具意义 , 甚至可以说是里程碑式的 , 它证实了爱因斯坦理论中的部分错误 , 人类科技文明前行的方向再一次迎来曙光 。
本文尽量通俗易懂地介绍一下本次物理奖的重要作用和意义 。
第一、量子世界是一个处处违背常识的世界在展开本文之前 , 我们首先要对量子世界有一个基本的认识 。
坦白说 , 量子理论是比较难以理解的 , 为什么呢?因为在量子世界里 , 到处都是违背人们基本常识的存在 。
为方便各位理解 , 举一个有趣的例子 。
在宏观世界里 , 如果我们所有人都闭上眼睛 , 然后有一只猫来到我们面前 , 此时我们睁开眼看到了这只猫 , 发现它是一只活猫 , 那么很显然之前我们闭眼的时候它也是活着的 。
但如果将这只猫放在量子世界的规则下去观测 , 那它的死活就不一定了 。
在量子世界里 , 同样是一只猫摆在我们眼前 , 当我们闭上眼睛没有看到它时 , 它的生死是随机的 , 有可能活着 , 也有可能死了 , 这就是著名的“薛定谔的猫”理论——一只猫可以同时既是活的又是死的 。
猫的这种离奇状态 , 在量子力学中有一个专门的词来形容——量子叠加态 。
那么问题来了 , 现在我们是闭着眼睛看不见猫 , 所以它“既死又活” , 如果我们睁开眼睛真正看到了它 , 那么它究竟是死是活呢?
答案:有可能是死的 , 也有可能是活的 , 死活的概率各一半 。
各位不要觉得我在讲玄学 , 量子世界中的物理规则就是这样的奇特 。 这只猫的死活不取决于它之前是生是死 , 而是取决于我们睁开眼时那一瞬间所看到的它的状态 。
换句话说 , 这只猫没被看到以前它的生死是随机的 , 要等到我们睁开眼睛看它一眼 , 才能决定它的生死 , 这个从不确定到确定的过程 , 在量子力学中被称为“量子叠加态的坍塌” 。
据现代物理学研究 , 叠加态是量子体现出的两大物理现象之一 , 而另一个 , 正是“纠缠态” 。
第二、量子纠缠里的“幽灵”量子纠缠是量子世界中 , 一个至今也无法解释的现象 。
还是用猫来举例说明 。
假如有两只猫在量子世界中身处不同的位置 , 二者相距10光年 , 现在我们运气好找到了其中一只 , 姑且称之为猫甲 。
根据前文所述量子叠加态的原理 , 在没看到猫甲之前我们只知道它正处于“生死之间” , 然后在看清它的那一刹那 , 它的生死被固定下来了 , 它是只活猫 。
那么根据量子纠缠理论 , 此时我们也同时知道了与猫甲处于纠缠态的猫乙的状态 , 因为猫甲是只活猫 , 那么10光年外的猫乙就一定是只死猫 。
相反 , 如果我们观测到猫甲是只死猫 , 那么另一头的猫乙就一定是只活猫 。
这就是量子纠缠中的相互“反关联” 。
量子纠缠示意图
这种“反关联”的现象是超距的 , 它完全不受空间距离的影响 , 无论两只猫是相距10光年还是1万光年 , 这种相互之间的影响都是同时进行的 , 即其中一颗粒子的状态发生变化 , 那么另一颗粒子的状态也会在同一时间发生变化 。
有趣的是 , 无论是对量子的“叠加态”还是“纠缠态” , 爱因斯坦都表达过不同的意见 。
对于量子叠加态展现出来的随机性 , 爱因斯坦曾直言“无论如何我都确信 , 上帝不掷骰子” , 而关于量子纠缠 , 爱因斯坦则干脆形容为“幽灵般的超距作用” 。
爱因斯坦之所以用“幽灵”二字来形容量子的纠缠态 , 是因为量子纠缠挑战了构成相对论的基础理论之一——光速极限论 。
爱因斯坦认为光速是速度的极限 , 但量子纠缠中体现出的超距作用却彻底打破了这一认知 , 因为量子之间的纠缠可以无视空间距离同时发生 , 换言之 , 量子之间的相互影响实质上已超过了光速的限制 。
很显然 , 如果爱因斯坦承认了量子纠缠的“超光速”事实 , 那就意味着相对论的理论大厦将被撼动 , 而且动摇的还是构建相对论的底层理论根基 , 所以爱因斯坦无论如何都无法接受量子纠缠的存在 , 甚至直到爱因斯坦晚年时 , 他都对此耿耿于怀 。
推荐阅读
- 爱因斯坦错了!2022物理诺奖公布,提及的贝尔不等式到底讲了啥?
- 引力波究竟是什么?爱因斯坦的预言被证实,宇宙中确实存在引力波
- 爱因斯坦:当我还是少年时,就已明白许多人的努力与追求毫无价值
- 中国科学家错失今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中国在量子通讯领域有多牛?
- 抛开感情因素,实事求是地说:杨振宁和钱学森谁更厉害?
- 202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奠定量子计算基础的科学家
- 量子力学:人类并不会真正的死亡,粒子重新组成,成为另一个你
- 如果牛顿在世,他可以获得多少次诺贝尔奖?
- 时空穿越的可能性,满足两个条件,或许能够成为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