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德对上帝的理解:人类与上帝存在差别,上帝不存在于现实之中


康德对上帝的理解:人类与上帝存在差别,上帝不存在于现实之中


文章图片


康德对上帝的理解:人类与上帝存在差别,上帝不存在于现实之中


文章图片


康德对上帝的理解:人类与上帝存在差别,上帝不存在于现实之中


文章图片


在西方基督教中 , 上帝的基本特征比如慈爱、人格性、完满、超越性等已经得到了多方认可 。
首先 , 上帝是全智全能的 , 上帝可以不受自然规律和因果法则的约束 , 作为无限者的上帝与作为有限的理性存在者有着截然分明的本质区别 。

其次 , 上帝是超越的 , 上帝的超越层面体现在它可以超脱一切经验世界 。 上帝创造了宇宙 , 但是它自身却不属于任何它所创造的空间 , 同时也并不依赖于它所创造的一切 , 它的存在依据是它自身 。
【康德对上帝的理解:人类与上帝存在差别,上帝不存在于现实之中】再者 , 上帝是永恒的 , 上帝没有开始也没有最终结局 , 任何历史性定义都不可以形容上帝本身 , 上帝体现着最完满的善 。

传统神学家将上帝赋予永恒、完满、至善、仁慈等特征的同时 , 实际上已经类比了人类的属性 , 无非是将人的各项缺点进行填充 , 优点进行放大 , 以达到他们心中的完美形象 。
以康德观之 , 这些形容人的概念无论如何不能出现在现象世界去形容上帝 , 将属人的词汇赋予上帝本身就是无情的僭越 , 因为人类与上帝属于质的差别而非量的差别 , 人与上帝之间的距离绝不是以公里来衡量的 。 如果不明晰这个关键点 , 对上帝的误解就会加剧 。

上帝不存在于经验现实中 , 人们无法通过感觉与观察得出上帝存在的证据 , 上帝只能是一种理念 , 理念作为纯粹概念必须远离现实经验 , 它只是作为普遍性的原理与范导 , 来为诸多概念与知识提供必要的指导 。 但是理念却又与理想不同 , 理想是在理念的基础上的再一次升华 。
康德的理想概念类似于柏拉图哲学中的理型概念 , 即是对应于一切可能性的存在者的最完善者 , 以及现象中所有摹本的最原始根据 。

不同之处在于 , 柏拉图的理念论是现实事物的源头 , 具有一种创造性力量 , 而康德的理想说到底是一种范导 , 其价值在于给具体行为提供相关根据 。
历史上从信仰与存在的方向证明上帝存在的例子数不胜数 , 尤以对上帝本体论的证明最为广为人知 。

中世纪的安瑟尔谟认为在上帝的概念中就蕴含着上帝存在 , 与从经验出发探求上帝存在的宇宙论路径不同 , 他认为通过理性完全可以证明上帝的存在且并不需要通过神迹 。

上帝是人们穷尽想象的最完满存在 , 此存在可以分为两种 , 观念的存在和现实的存在 , 如果上帝只能在观念内得以圆满 , 就不是最完满的要求 。

上帝只有同时存在于现实之中才最圆满 。 因此 , 上帝必然存在于在现实中 , 拥有上帝的观念但却在现实中否认上帝的观点是前后矛盾的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