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安澜灵柩归国,20万百姓佩戴黑纱相送,日军罕见未派出军机袭扰( 三 )



“如能出国远征异域 , 始偿男儿志愿!”
天随人愿 , 在接到远征入缅的命令后 , 戴安澜兴奋地高唱着《满江红》 , 并召集200师的战士进行战前动员 , 跟他们讲述当年诸葛亮五月渡泸 , 七擒七纵孟获 , 抵御外侮 , 立功异域的慷慨故事 。
200师的将士不了解滇缅战场 , 不怕死 , 也无所谓远征 , 他们一直以来都坚守着一句话 , 那就是永远要相信他们的师长戴安澜 。

作为远征军的先头部队 , 200师接到的任务最为艰巨:孤军深入 , 进驻同古地区固守10天 , 等待后续援军的到来 。
同古地区是一片平原 , 无险可守 , 200正面之敌又为日军精锐的55师团 , 配备有步兵特种兵和40辆坦克装甲车、3个航空中队 , 不仅火力占据优势 , 而且兵力数倍于200师 。
为了表示决一死战的坚定信念 , 戴安澜抵达同古当晚召集全师营以上指挥员开会 , 带头立下了 “誓与同古共存亡”的遗书 , 并告诫属下:

“此次远征 , 系唐明以来扬威国外的盛举 , 虽战至一兵一卒 , 也必死守同古 。 如本师长战死 , 以副师长代之;副师长战死 , 以参谋长代之;参谋长战死 , 由步兵指挥官替代 , 各级照此办理 。 ”
整整12个昼夜 , 200师钉在阵地上 , 哪怕同古已经被炸成焦土 , 200师所造的工事依旧巍然不倒 , 寸步难行的日军也只能妥协 , 绕道同古西侧上游60里处渡过西汤河 , 想要实行迂回包抄 。

仗打到这里 , 200师已经非常出色地完成了任务 , 以弱胜强 , 歼敌6000人的战绩为远征军第一场胜仗 。 但到了最后 , 戴安澜等来的却并不是援兵 , 而是撤退的命令 。 想到同古费劲心血构筑的坚固工事 , 想到那些血洒异国他乡的将士们 , 戴安澜站在城墙之上放声痛哭:

“我们英勇献身 , 打了胜仗 , 就这样撤退了?我们还算什么军人?我没有脸回国!我死也死在这里!”
悲愤之际 , 戴安澜掏出手枪对准自己 , 幸好身边的参谋长眼疾手快 , 一把抱住了他 。 身后的士兵们也一齐涌了过来 , 哭着劝道:

“师长!你不能扔下我们不管!我们还有这么多人 , 你还要带着我们杀敌抗日啊!”
最后 , 大家强行架着戴安澜撤离了阵地 , 声势浩大的同古保卫战最终以远征军主动撤退宣告结束 , 日军付出巨大伤亡 , 却只获得一座空城 。 但随着战事的推进 , 远征军面临的形势越来越不乐观 , 只能计划先行撤回国内 , 以待时机 。
来的时候 , 200师是全军的先锋 , 撤退的时候 , 200师又是全军的后卫 。 负责在温佐一带掩护撤退的200师一度与军部失去了联系 。 在后有追兵、前路不通的情形下 , 戴安澜决定带部队进入北部始森林地带打游击 , 并寻隙退回国内 。
一望无边的原始森林 , 林荫蔽日 , 荒无人烟 , 在戴安澜的指挥下 , 200师隐蔽行军 , 动作非常迅速 , 很快就摆脱了日军主力的围堵 。 但偏偏当时日军的游击分队一直把200师当作最主要的对手 , 盯得非常紧 。
无论200师撤到哪里 , 或者将要撤到哪里 , 这个消息都会被游击分队迅速传递出去 , 因此日军总是能够提前埋伏在200师要经过的地方 。 几场恶仗下来 , 200师依旧保持了建制 , 而且都成功脱险 , 这要换成一般的部队可能早就垮了 。

但不幸的是 , 200师经过朗科地区时 , 远征军前卫部队再次突然遭到大股日军伏击 , 激战之中 , 戴安澜的腹部连中三枪 , 径直倒在血泊之中 , 被将士们拼命救了回来 。
这时的200师已经没有了任何药物 , 就连红药水和纱布都找不到 , 军医只能找些草木灰将戴安澜的伤口捂住 , 把衣服撕下来一片进行包扎 。 但这样简单的操作 , 根本缓和不了戴安澜的伤势 , 伤口仍然一直在流血 。
此时正值雨季 , 丛林之中潮湿的气候对于伤者来说就是“第二颗子弹” 。 戴安澜忍住剧痛 , 始终呻吟一声 , 他知道现在全师的将士都在关注着他 , 他必须坚强起来才能稳住士气 。 而且即便虚弱地躺在担架上 , 戴安澜还在指挥着部队作战 , 他唯一的念想就是让战士们活着回到祖国 。
负伤第8天 , 英雄的师长再也坚持不住了 , 在生命垂危之时 , 戴安澜让卫兵帮他整理好身上的衣物 , 最后一次看向北方祖国的方向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