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英国历史上最沉默的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到底有多搞笑?
这个被瑞典化学家阿尔弗雷德·诺贝尔于1901年以自己的名字命名并设立的“诺贝尔奖”至今已有一百二十一个年头了 。
但他在设立之初只包含了“物理、化学、医学、生理学、以及文学奖” 。
1968年 , 在成立三百年之际 , 瑞典国家银行 , 同时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中央银行为诺贝尔奖继续增光添彩 , 增设基金 , 建立了“诺贝尔经济学奖”(全称为“瑞典中央银行纪念阿尔弗雷德·波恩德·诺贝尔经济科学奖金 , 简称诺贝尔经济学奖) 。
并于次年(也就是1969年)开始与其他五项奖项同时颁发 。
至今屹立百年而不倒的“诺贝尔奖”早已成为世界最为著名 , 也是最具权威性的奖项之一 , 可谓是“人类的最高荣誉” 。
我国著名作家莫言就凭借出色的东方文学、独具特色的叙事手法以及出色的极具民族性的描绘方式于2012年凭借作品《蛙》成功获得了第109届诺贝尔文学奖 , 人生巅峰不外如此 。
接下来我们要说的这位物理学奖获得者虽然专业能力确实没得说 , 毕竟获得了物理学上的“人类最高成就”——诺贝尔物理学奖 。
下面就让笔者为大家介绍这个物理学上的奇葩 , 同时也是天才——狄拉克 。
沉默的羔羊
作为英国最为著名的物理学家与应用数学家 , 更是193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 , 狄拉克出名的却永远与他的成就无关 。
沉默寡言的“怪才”【英国历史上最沉默的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到底有多搞笑?】
对此 , 一位与狄拉克在剑桥大学共事多年的物理学家直言不讳地说:“如果你要和狄拉克讨论问题 , 最好的方法是直截了当地提出来 , 千万不要因为不熟悉而害羞” 。
因为狄拉克在回答问题时通常会神思缥缈地盯五分钟天花板 , 再回答“是”或者“不是” 。
嗯 , 确实是简洁得不能再简洁了 。
历史上声名远扬的大物理学家爱因斯坦……额……的助手波兰物理学家英菲尔德就曾深受其害 。
1933年 , 英菲尔德被狄拉克的导师建议与狄拉克一起做电子研究 。
于是就发生了以下这么尴尬的一幕:狄拉克微笑着为英菲尔德开门之后 , 便一言不发地看着他 。
空气里仿佛充满了凝固的“尴尬” 。
面对巨大的社交压力 , 英菲尔德只好艰难地用他蹩脚到结结巴巴的英语缓慢地向狄拉克打招呼 。
以此希望沉默寡言的狄拉克开金口 , 说玉言 。
只可惜事实证明英菲尔德想得很美 , 但狄拉克并不买账 。
他仍微笑不语地看着“鸭梨山大”的英菲尔德 。
于是英菲尔德只好尴尬地继续问:听闻您的导师说您正在做电子研究 , 我也正有此意 , 您不会反对和我合作吧?
狄拉克:不 。
于是乎 , 从此之后在这间实验室就出现了这么有趣的一幕:
英菲尔德每次费尽千辛万苦 , 提出问题 , 换来的却是狄拉克不到五个词的英语“短句” 。
最后英菲尔德实在受不了了 , 收拾好铺盖自己回家闷头干去了 。
因为这次的遭遇使得我们本来阳光的波兰物理学家英菲尔德此后一生都拒绝与他人合作研究 。
狄拉克确实害人不浅 。
无独有偶 , “浪漫国”受害者出现 。
两年之后 , 一位法国“浪漫主义”物理学家再次叩响了狄拉克“尘封已久”的大门 。
面对同样的语言问题 , 这位胸怀莫大勇气的法国物理学家用一半英语一半法语 , 绞尽脑汁地表达着自己的思想 。
面对如此窘境 , 狄拉克视而不见 , 只是静静地听着 , 却不做任何表示 。
推荐阅读
- 物理测量困惑,规律可改变,古人早已发现,自然由神秘力量掌控
- 恒星热核聚变点亮“地球上的星星”
- 核辐射的可怕之处,大内久之殇,人类最惨的死亡方式
- 物理学家探索宇宙,物理学家也可以思考我们是谁,我是谁
- 100岁杨振宁终于赢了,多年前一句“盛宴己过”,印证如今的诺奖
- 如果物理学家可以无中生有,是否可能产生大量的科学家失业?
- 诺贝尔物理学奖:颁发给观察到量子纠缠和创立量子信息科学的三位物理学家
- 真空衰变将以光速毁灭宇宙,唯一的希望在弦理论?
- 反对!杨振宁的最后一战,制止中国花1400亿为超大对撞机买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