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刻,我们等了近50年!”( 二 )


FMG载荷主要参研单位除了南京天光所 , 还包括中科院国家天文台、中科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以下简称西安光机所) , 并得到了7家外协单位的支持 。
“在与不同科学家打交道的过程中 , 有很多从事工程工作的技术人员获得了科学家的高度认可 。 ”章海鹰举了一个例子 , 南京天光所有一位已经退休的高级实验师依然奋斗在一线 , 因在天文仪器研制调试方面表现出色 , 得到了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天文台研究员艾国祥的称赞 。

【“这一刻,我们等了近50年!”】倪厚坤在调试仪器 受访者供图
她叫倪厚坤 , 在这个岗位上已经干了整整50年 。 面对科学家提出的各种问题 , 她总是不畏艰难 , 不断改进 , 给出满意的解决方案 , 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工匠精神 。
“我国打造太阳观测卫星的想法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 , 之后不断尝试 , 直到2011年中国科学院启动空间科学先导专项 , 先进天基太阳天文台才得以走上正轨 , 并经历了空间科学卫星项目的一套标准程序 。 ”甘为群表示 , “在空间探测领域 , 科学驱动工程实现并不是一件容易事儿 , 但当我们认准目标努力前行时 , 还需要坚持到底的信念 , 以及科学家与工程师的通力合作 。 ”
千里接力运送载荷
当“夸父一号”卫星载荷紧张的研制测试工作遇到疫情时 , 研制团队是如何应对的呢?
LST载荷的主要参研单位包括中科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以下简称长春光机所)、西安光机所和紫金山天文台 。 今年年初 , 当西安光机所准备将LST载荷的相关组件交付给长春光机所时 , 两地先后出现了疫情 。
“西安光机所运送人员将LST载荷的组件和交接单送至高速路口 , 我们上前接收并确认后将交接单留在原地 。 “特殊情况下的特殊交接 , 让长春光机所研究员陈波印象颇深 。
陈波是LST载荷主任设计师 , 他告诉《中国科学报》:“今年3月初 , 我们先在所里封闭调试了整整45天 。 4月末 , 我们派出专车专人将LST载荷从长春运送到位于上海的中科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 , 去上海参加卫星总体试验 。 ”

专人专车将LST载荷从长春运送到上海 陈波供图
陈波还记得在所里封闭测试期间 , 为了完成试验及定标工作 , 需要在所区不同实验楼之间搬运近1.5吨装在真空包装罐里的载荷 。 在搬运工人无法到位的情况下 , 团队成员自己动手搬运 , 通过一次次运输的考验 , 顺利完成了力学、热真空和工作波段定标工作 。
“这些孩子哪里干过这些苦活 。 ”陈波感叹道 , 去上海参加卫星总体试验人员 , 在吉林省境内不能下车 , 出了吉林省后 , 除了去厕所 , 一路吃住都在七座的商务车上 。 “他们在狭小的空间度过28小时 , 准时到达上海 。 ”
4月 , “夸父一号”载荷装星工作迫在眉睫 , 一刻都不能耽误 。 位于北京、西安、长春、南京等地的载荷研制团队纷纷逆行上海 , 完成了千里接力运送载荷 。
吃住在厂房、工作在厂房、奋斗在厂房……这群逆行者用实际行动确保了ASO-S载荷装星工作的顺利进行 , 确保了ASO-S卫星的发射任务的成功完成 。
“‘夸父一号’卫星载荷的研制不仅历练了一支年轻的队伍 , 还培养了一批储备人才 。 ”来自紫金山天文台的“夸父一号”科学应用系统副总师黄宇告诉《中国科学报》 , “在‘夸父一号’部分探测器的组件研制上 , 我们敢于自主攻关 , 彰显了青年科研人员的担当 。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