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愉快的长假结束了 , 想必科研人们又踏上探索的征途 。
继续带来 CNS 最新进展 , 助力大家勇攀科研高峰!
1. :新突破!用 cryo-ET 解析细胞内翻译全过程
目前 , 冷冻电镜断层成像技术(Cryo-electron tomography cryo-ET)被局限于纳米级分辨率水平 难以解析细胞内分子机器精细结构 。
2022 年 9 月 28 日 , 欧洲分子生物学实验室 Julia Mahamid课题组在 杂志发表研究论文。
该研究利用 cryo-ET 及新开发的亚断层结构分析(Sub-tomogram analysis)方法 , 克服极大的技术障碍 , 以超高分辨率首次解析了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e)细胞内翻译延伸全过程的结构基础 , 以及不同抗生素对细胞内翻译过程的影响 。
图 1:来源
2. :揭示女性更易患阿尔兹海默病的分子机制
女性得阿尔兹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 AD)的概率要比男性高大约两倍 , 其原因仍有待探究 。
2022 年 10 月 4 日 , 美国凯斯西储大学医学院 David E. Kang和Jung A. Woo研究团队在杂志发表研究论文 。
该研究发现一种名为 USP11 的蛋白表达量在女性大脑中高于男性 , 导致女性较之男性有更多的异常 tau 蛋白沉积 ,从而增大了女性得阿尔兹海默病的风险 , 为人类攻克阿尔兹海默病提供了理论基础 。
图 2:来源
3. :胶原蛋白裂解依赖的 DDR1 信号决定胰腺癌的预后
胰腺导管腺癌是一种高度恶性肿瘤 , 五年平均生存期短 , 目前尚无有效治疗手段 。
2022 年 10 月 5 日 , 美国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Michael Karin教授团队与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孙倍成教授课题组联合在 杂志发表研究论文。
该研究首次揭示胰腺导管腺癌 ECM 中 I 型胶原蛋白(Col I)的降解状态决定了病理发展和患者的生存期 , 切割形式的 Col I 促进肿瘤代谢和胰腺导管腺癌发展 , 而全长形式的 Col I 则靶向干预 DDR1-NRF2 通路能显著抑制肿瘤发生 。
图 3:来源
4. :揭示+1 核小体调控转录起始的分子机制
此前 , +1 核小体与转录起始复合物之间的结构功能关联性不明 。
2022 年 10 月 7 日 , 复旦大学生物医学研究院徐彦辉课题组在杂志发表研究论文。
该项研究通过解析包含+1 核小体的 PIC-Mediator 复合物结构 , 首次展示了转录起始复合物与+1 核小体的紧密结合 , 表明+1 核小体对转录起始复合物在染色质上组装的重要调控作用 , 颠覆了对转录起始过程和以+1 核小体为代表的染色质相互关系的传统看法 。
图 4:来源
5.:神经特异因子 Ascl1 诱导高效心肌重编程
在我国 , 每年罹患心肌梗死的人高达 50 万 。
2022 年 10 月 6 日 , 北卡罗莱纳大学教堂山分校钱莉教授团队在杂志发表研究论文。
该研究通过对比三种不同的重编程过程(神经重编程 , 心肌重编程以及肝细胞重编程)中的变化 , 发现神经转录因子 Ascl1 具有诱导心脏相关基因表达的活性 , 并可与 Mef2c 协同高效诱导心肌成纤维细胞重编程为诱导心肌样细胞 。
【两句话读懂一篇 CNS:饭吃太晚更易肥胖;女性更容易患老年痴呆】图 5:来源
6. :发现响应 PD-1 免疫治疗的肿瘤记忆性 CD8+T 细胞
PD-1 免疫检查点阻断疗法在癌症治疗中作用巨大 , 然而面对一些恶性程度较高的癌肿 , 收效甚微 。
2022 年 10 月 7 日 , 陆军军医大学叶丽林等多个团队在杂志发表研究论文。
该研究首次发现在肿瘤引流淋巴结中存在肿瘤抗原特异性的记忆 CD8+T 细胞 , 并证实了该群细胞在 PD-1 ICB 治疗中的关键作用 , 为抗癌治疗提供了新的视角 。
图 6:来源
7.:揭示皮肤衰老导致骨质疏松的机制
研究表明皮肤萎缩和骨质流失之间存在关联 , 但机制不明 。
2022 年 10 月 6 日 , 南方医科大学黄彬团队在 杂志发表研究论文。
推荐阅读
- 地球终将失去月球这个卫星,不过,是在数千万年以后
- 科学不仅仅是科学理论,而是对一些基础性的东西进行解释
- 史上最悲剧化学家!两大专利毒害人类至今,最终死于自己的发明...
- 在超新星暴的“废墟”中发现元素钴
- 我,河南人,22岁到非洲打拼,娶170斤非洲老婆,结婚五年生3个娃
- 生物技术专业学什么比较好?
- 考古学家在下发现神话中的黑天之城,沉没是因为史前核战
- 花花公子创始人:只结识24岁以下的女孩,与女友们在兔子洞里戏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