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到苏州市姑苏古城,来这条小巷,感受人文历史和城市烟火

苏州|到苏州市姑苏古城,来这条小巷,感受人文历史和城市烟火

文章图片

苏州|到苏州市姑苏古城,来这条小巷,感受人文历史和城市烟火

文章图片

苏州|到苏州市姑苏古城,来这条小巷,感受人文历史和城市烟火

文章图片

苏州|到苏州市姑苏古城,来这条小巷,感受人文历史和城市烟火

文章图片


在苏州市姑苏古城 , 每一条街巷 , 每一片砖瓦都刻着岁月的痕迹 , 如果你想来古城感受浓厚的人文历史底蕴 , 不如来锦帆路转转 。

锦帆路 , 原名锦帆泾 , 是春秋时代吴国子城城濠 , 相传吴王与宫女乘锦帆之舟游乐于此 , 故名锦帆泾 。 又名锦泛泾 , 以两岸桃李在春日花开时 , 倒影水中如泛锦而得名 。 近代填河筑路 , 但仍保留了锦帆旧名 。

从十梓街进入锦帆路 , 路口就是一栋极具民国特色的小洋楼 , 现在是苏州市职工服务中心 , 历史与便民服务在这里相融合 。

往前走50米 , 两旁的绿植掩映下 , 又是一处有着青砖墙与红棕色木质门窗的民国古宅 , 因姓名事迹不详 , 门口挂着“某宅”的门牌 , 倒也有一丝神秘感 。 马路对面是兰石小筑 , 作为苏州市级文保单位 , 它静静地伫立在锦帆路东 。 据资料介绍 , 它建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 , 雕花的门框 , 铜质的大门 , 是一座保存相当完好的西洋风格建筑 。

锦帆路的历史不仅仅体现在建筑上 , 这里也留下了许多名人的足迹 。 锦帆泾上原来有夏侯桥、金拇桥、竹隔桥等 。 明代诗人高启就住在夏侯桥 , 明代书法家李应桢住在金拇桥 。 而近代定居于此的名人 , 就有大名鼎鼎的国学大师章太炎 。

1932年起章太炎多次来苏州讲学 , 后购得锦帆路新式洋房一所 , 定居苏州 , 并在此创办了“章氏国学讲习会” 。 章太炎故居当年被称为“章园” , 西式花园洋房 , 南部前院为南北两幢西式楼房 , 始建于20世纪30年代 , 为章太炎当年藏书、著述、会客和生活起居之所 , 外观立面是中西合璧式建筑 , 清水砖墙 , 青平瓦屋面 , 大门柱子仿罗马式 , 木门窗既有苏州传统建筑风味 , 又有国外洋房气息 。 北部后院国学会遗址建筑已拆除 , 改建平房五间 , 为章氏后裔所居 , 现有章太炎衣冠冢 , 碑镌张大千绘章太炎像 。

如今在历史的积淀下 , 锦帆路也吸引了各类文艺小店的入驻 。 街边的咖啡店 , 浓浓的咖啡香味从店内弥漫出来 , 吸引了各类潮流达人集聚于此 。 翻新的玻璃橱窗 , 泛着暖光的服装店、独具风格的轻食店、小巷深处的画室、安静又低调的黑胶唱片店 , 正如橱窗上所写的“黑胶与音乐是浪漫的礼物 。 ”这些“宝藏小店”不张扬也不热闹 , 但走进去总能发现惊喜 。
彩绘玻璃灯、实木雕花桌、复古留声机……位于锦帆路126号的肯达美术馆 , 更是凭借复古奢华的装修、格调十足的美术作品 , 一度成为苏州旅游攻略热搜词 。

美术馆外墙铺满青灰色的仿古砖 , 共有5扇拱形的木制玻璃门 。 推开玻璃门 , 踩在绿色拼花图案的手工水泥砖上 , 一抬头便能看见一人多高的仿古壁炉 , 视线接着向右移动 , 一辆铜制机械单车静静地靠在墙边 。 沿动线走过去 , 数对十九世纪中期的桃花心木桌椅置于海棠玻璃窗边 , 桌上摆放着骨瓷餐具……肯达美术馆绝美的颜值 , 分分钟让前来参观的游客仿佛穿越回了上个世纪 。
从美术馆出来 , 站在锦帆路与通关坊的十字路口 , 市井的烟火气便扑面而来 。 这里有传统糕类小吃店 , 店门口的板凳上还放着正在滤水的糯米 。 这里有老苏州喜爱的盛乐面馆 , 传统的苏式小宽面 , 让老吃客们赞不绝口 。

如果说浓厚的历史是锦帆路的文化底色 , 那一半文艺 , 一半烟火的模样则让锦帆路焕发出新的生机 , 不论你是新苏州还是老苏州 , 相信总能在锦帆路找到属于你的惊喜与浪漫 。
来源:“苏州姑苏发布”微信公众号
【苏州|到苏州市姑苏古城,来这条小巷,感受人文历史和城市烟火】作者单位:苏州市姑苏区双塔街道办事处 作者:周筱雅  媒体选稿编辑:李俊锋 (新媒体运营师、高级摄影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