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生缘原著:任由曼璐害曼桢的顾母,她那被钱收买的母爱,多恶毒( 二 )


她的自私和懦弱 , 可想而知 。
我曾经也想过 , 顾母这样的做法 , 实在是受了封建思想的影响 , 但是我始终无法将她的过错通通归罪于那个时代的残忍 , 她本性就是那么自私 , 不然她的大女儿不会沦落风尘 , 她的二女儿也不会被她收的那一叠钱出卖 。
而顾母自己 , 则因为那叠钱 , 就变成掩盖罪恶真相的参与者 。
当她摸到那叠钞票时 , 心里是这般思考的:


和曼璐说得好好的 , 这时候她要是嘴快走漏了消息 , 告诉了世钧 , 年轻人都是意气用事的 , 势必要惊官动府 , 闹得不可收拾 。 再说 , 他们年轻人的事 , 都拿不准的 , 但看他和曼桢两个人 , 为一点小事就可以闹得把订婚戒指都扔了 , 要是给他知道曼桢现在这桩事情 , 他能说一点都不在乎吗?到了儿也不知道他们还结得成结不成婚 , 倒先把鸿才这头的事情打散了 , 反而两头落空 。 这么一想 , 好像理由也很多 。

这一段想法 , 我们可以想一想:她担心世钧将事情闹大 , 是害怕这样会伤害曼桢吗?不 , 作为受害者本人 , 曼桢都想报警 , 这一点她这个母亲是知道的 , 但她为什么还要担忧和隐瞒呢?
一 , 在于她觉得这样做 , 失了自己的脸面 。 她这个封建思想塑造的母亲 , 骨子里只是个自私自利的凉薄之人 , 她怕的不是真相闹大 , 对曼桢造成二次伤害 , 她是怕这件事闹大自己脸上没光 , 自己遭受非议 。
二 , 她也怕得罪自己这个有钱的女婿 , 因为每次从曼璐这里得到的钱 , 她都可以不用劳作的坐享其成 , 养活一家人 , 自己也不用出去做事受气 , 所以 , 对于这个给自己安逸生活的祝鸿才 , 她心里是又敬又怕的 。
所以 , 她不敢和祝鸿才抗衡 , 让二女儿报官 。
如果 , 我在想 , 如果:伤害曼桢的是一个落魄而没钱没权的人 , 她在他身上讨不到一点好 , 她会让二女儿忍气吞声的隐忍 , 为了掩丑嫁给这个人吗?
一定不会的!
而她接下来说服自己的是——曼桢和世钧闹矛盾而丢了戒指 , 这婚事成不成?而后来的那些话 , 才是关键:

倒先把鸿才这头的事情打散了 , 反而两头落空 。
她到现在还在打算盘——如何做才能利益最大化 , 如何做自己才能得利最多!

明明知道二女儿身在水深火热 , 不管不顾 , 明明懂得二女儿致死都不愿意嫁给祝鸿才 , 她还是选择默认 , 看似 , 这一切的推手都是机关算尽的大女儿曼璐 , 但背后助长这一切的都是这个自私的母亲 。
就像这位母亲曾经对无法生育的曼璐 , 出的那个主意 , 她说:

“说来说去还是那句话 , 你要是有个儿子就好了!这要是从前就又好办了 , 太太做主给老爷弄个人 , 借别人的肚子养个孩子 。 这话我知道你又听不进 。 ”
而这句话 , 才是打开了潘多拉的盒子 。
为什么最后曼璐会用这样极端的方式 , 报复自己的妹妹 , 这样做恶的背后 , 是有一个同样自私的母亲 。
如此惨剧 , 可见一斑!
总结
一叠厚厚的钞票 , 就收买了世上最无私的亲情 , 顾母的自私和凉薄 , 可见一斑 。
她不是思想守旧过了头 , 她只是从始至终都用软弱的外壳 , 掩饰内心的凉薄和冷酷 , 她从始至终都是在算计 , 让自己的利益最大化 , 让自己坐享其成 。
所以 , 她任由两个女儿的悲剧发生 , 不加阻止 , 甚至推波助澜 。
不要说她是封建礼教下的浸染者了 , 那不过是她掩盖自己自私、凉薄、无动于衷的外衣 , 她到死都在计较自己的利益 , 到死都是那么自私和残忍!
而这一份被金钱收买的母爱 , 才是顾母最真实的本性!
她真的不配为人母!
—END—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