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年,退伍军人成立“越南妇女公司”,一个偶然想法让他走向灭亡( 二 )


“说好了 , 一过关卡你就得付款 , 以后我不管了 。 ”
“行!”
【1991年,退伍军人成立“越南妇女公司”,一个偶然想法让他走向灭亡】就这样 , 两个人在小饭馆里拍了板 。

老照片:越南街头
嫌“生意”太小 , 还要开公司头趟“生意”是1991年5月的一天做的 , 马立刚早打听好了 , 这天有他一个好朋友在检查站值勤 。
这一次 , 李晓林以500元一个的身份从越南人贩子武志诚手里买了3个越南妹仔 。 当初 , 武志诚骗几个妹仔到中国时是说带她们到中国做生意的 , 为了稳住她们 , 李晓林叫武志诚同行 。 上车后 , 武志诚把李晓林和马立刚介绍给几个越南妹 , 说他俩是生意上的朋友 , 她们自然深信不疑 。
一路无事 , 临近边检站时 , 马立刚叮嘱他们五个都不要说话 , 自己则作好了应付准备 。
车停下了 , 检查人员上了车 , 马立刚一看 , 果然有一个他很要好的朋友 , 他赶紧站起来迎上去 , 打了招呼 , 递了一支烟过去 , 然后向最后一排座位一指说 , 这几个都是我的好朋友 , 到县城里玩玩的 。 接着 , 他又半真半假开了句玩笑:检查检査证件吧?检査员笑笑 , 便不去检查他们了 。
当时那个年代 , 事情就这么简单 。
汽车又开了 。 李晓林把一只牛皮信封悄悄塞给他 , 笑迷迷地低声说:“总共‘一吨’(一千元) 。 有一百额外酬谢马哥的 , 头趟‘生意’出师吉利 , 行得马哥的洪福 。 ”
马立刚没说什么 , 把接手的牛皮信封收起来 。
又走了十几公里 , 看看没什么事了 , 马立刚就在一个小站下了车 。
一个招呼 , 一千块钱便轻轻便便落入了口袋 。 经过此事 , 马立刚看到了自己的“价值” 。

老照片:穿着传统服装的越南妇女
又过了半个月 , 他们用同样的方法又拐带了两名越南妇女过关 , 李晓林又给了他600元 。
渐渐的 , 马立刚不满足了 , 觉得这钱虽然容易到手 , 但他在这“生意”中拿的只是小头 , 李晓林这小子却赚足了!于是 , 他便心生一计 , 提出要合伙“联营” , 并说为了安全起见 , 一人负责一段路程 , 一站一站交接 , 这样可以省去许多麻烦 , 而且保险系数大 。
李晓林明知马立刚肚子里打的什么算盘 , 但缺了他 , 这“生意”真还不好做 , 再说他的安排也不无道理 , 便同意了 。 于是 , 几个人重新商量了一下行动的计划和路线 , 具体是由武志诚将越南妇女送过境 , 马立刚负责从边境送到南宁 , 李晓林则在南宁接“货” , 再视情况将其贩到其他地方 , 同时 , 也可以在其他地方拉部分人入伙 , 负责国内的送“货”、“推销”等 。
这套计划不能不算周密 , 且也卓有“成效” , 从被拐的越南妇女入境起到卖出去 , 整个行动如一条链环 , 环环相扣 , 最快的三、四天就行了 , 最慢也不要十天 。
很快 , 他们按照这套方案拐卖了四批11个越南妇女 , 可这时马立刚又觉得不满足了:太麻烦 , 不过瘾 , 每次三三两两的拐 , 几时能发得起来?
于是 , 一个“重大”的行动计划又在他脑子里发酵 。
这恰印证了一句古话:人心不足蛇吞象 。

老照片:穿着传统服装的越南妇女
事实上 , 到这时马立刚在这个拐卖团伙中的地位和作用丝毫不亚于李晓林 , 他的话具有了相对的“权威”性 , 他提出:成立一个“越南妇女有限公司” 。
李晓林一愣 , 他的确被这个大胆的行动计划震懵了 。
看着他呆头呆脑的傻样子 , 马立刚给他打气:“李哥 , 不干便撒手 , 要干我们便干大的!”
李晓林还有些露怯 , 吞吞吐吐说:“这样干太冒险……”
马立刚则是铁了心 , 说:“不冒险能赚大钱?实质上 , 现在这样干不照样冒险?”
李晓林想想:也是的 。 再说 , 一条绳上的俩蚂蚱 , 他想退也难抽身 , 何况他不是不想干大的 , 顾忌的是人多易失手 , 现在既然马立刚豁上了 , 他也决定豁上了 。

穿着传统服饰的越南妇女
“越南妇女公司”的灭亡之路有了“计划” , 第一步就是网罗“人才” , 马立刚和李晓林不约而同想到了董小林 。
董小林是活跃于边境的一个年轻烂仔 , 虽说二十过头 , 却有过一些“不凡”的举动 。 1987年3月 , 边境上还是枪炮声不断 , 他便偷越国境在越南逛了一圈 , 这在边民们心中 , 颇有些“英雄”色彩 。 这以后 , 他又无数次越过边境做走私生意 , 待边境开放后 , 他更是两边来回窜 , 就没有他不敢干的事 , 是个理想的“贩人”人选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