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年,退伍军人成立“越南妇女公司”,一个偶然想法让他走向灭亡( 三 )


果然 , 他俩找他一说 , 他立即来了劲 , 二话没说来了个“行” 。
第二个要网罗的人是龙波 , 他是个流浪汉 , 四面八方都有他流浪的足迹 , 见多识广 , 渣滓朋友多 , 是个理想的“推销”人选 。
第三个网罗的是彭春华 , 第四个雍凯 , 第五个胡政涛……
半个月时间不到 , 他俩便在边镇网罗了八个人 。
而越南那边 , 则由武志诚出面 , 网罗了阮安铮、阮经之、胡建克等四人 。
另外 , 他们还与广东人贩子张醉、邓向霖 , 河北人贩子李德贵搭上了勾 。

中越友谊大桥
网罗够了成员 , 便要选择合适的“据点”了 。 这天 , 马立刚和李晓林带着几个成员来到离界河不远的一个小村庄里 , 他们在一座单门独院的房子前停下来 , 四下观察了 , 最后由马立刚和李晓林拍了板:就这里 。
这是一所类似北方四合院的房子 , 东南西北四面圈着中间一个天井 , 周围百多米没其他住户 , 且房子被勤竹 , 龙眼树、槟榔树围绕着 , 很密实的 , 从外面很难窥见屋里的情况 。 恰好房子又没人住 , 房主人跟边境农村许多农民一样 , 丢下房子土地 , 全家到边镇经商去了 。 马立刚他们是打听到这个情况 , 经房主同意后来这里看房的 。 他十分满意 , 决定依房主的价格全部租下这所房子 , 他对房主说是租下来给外地做生意的人住 , 房主也不多问 。
租好房子 , 下一步就是开辟“运输线” 。 自然 , 过去那种凭借关系过关的方式不适应了 。 一是人多不好带 , 再者 , 万一遇上不熟悉的检査员就麻烦了 。 想来想去 , 最好的办法是用车:小车、公安车、军车、或救护车 。 因为 , 马立刚深知检查站的规矩 , 对小车检查不严格 , 大多只问问单位 , 而对公安车、军车、救护车则根本不检査 。 明白这点就好办 。
经一个成员的介绍 , 他们拉上了边镇某单位的小车司机王刚 。 王刚开的是一部十二座“丰田”车 , 刚买不久 , 铮亮的、够气派 , 正合运人用 。 马立刚和他讲好了条件:运一次“货”过关给“一吨” 。 接着 , 他们又拉上了某乡卫生院救护车司机赵俊新 , 运“货”条件与前相同 。
万事俱备 , 贩卖人口史上前所未有的“越南妇女有限公司” , 在1991年6月21日正式成立了!

越南街头的妇女
当然 , 他们还没有达到在四合院门口挂牌的地步 , 更不会天真到去工商所领取营业执照 。 但“总经理”马立刚洋洋得意而有自信的“就职宣言”却颇为诱惑人心:弟兄们 , 跟我干 , 保管你们不到半年都成万元户 , 如果达不到这个目标 , 你们撤了我!
李晓林委屈就任“副总经理” 。
同时 , “公司”下设三个“职能机构” , 人员安排也居然头头是道 。
三个“职能机构”分别是:“越南妇女收购站”、“越南妇女批发站”、“越南妇女经销站” 。
“越南妇女收购站”的主要任务是在越南境内拐骗越南妇女送到中国来 , 越南人贩子武志诚被任命为“站长” , 下有四个成员 。
“越南妇女批发站”的主要任务是成批地将运到中国境内的越南妇女“批发”给国内的二道贩子 , 同时兼有联络各地人贩子、形成网络、发展组织的任务 , 中国人贩子龙波被任命为站长 , 下有四个成员 。 他们还准备在南宁、北海等地开设分站 。
“越南妇女经销站”的主要任务则是负责运输和独立“经销” , 中国人贩子董小林被任命为站长 , 下有三个成员 。
“公司”成立后 , 各“职能机构”立即运转起来 。

越南街头的妇女
第三天 , “收购站”送来了三个被骗的越南妇女 , 马立刚将她们藏在“公司”里 , 再过两天 , 收购站又送过来四个 。 这样 , 第一次“生意”便有七个被骗的越南妇女 , 她们当中有的是稀里糊涂给骗过来的 , 有的是自愿受骗来中国找丈夫的 , 但一旦被带进“公司”的四合院 , 都失去了自由 , 一律禁止外出 , 门口有彪形大汉把守 , 就连上厕所也有人跟着 。
紧接着 , “经销站”也紧急行动起来 , 隔天便调来了救护车 , 将她们押上车 , 一路呜叫着开过去 , 到南宁后又将她们一分为二 , 四个越南妇女交“批发站”“批发” , 另三个则由“经销人员”带到广东、湖南两地“经销” 。
这一招果见效益 , 第一次“生意”赚了一万六千多元 。 马立刚召集“公司”人员好好地庆贺了一番 。
接下去 , 第二次“收购站”送来了五个 , 全“批发”给山东人贩子;第三次又送来七个 , 部分“批发”、部分“经销”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