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与多元,认识世界的两种基本相生的模式( 二 )


大洋彼岸的一只蝴蝶扇动翅膀 , 会引起此岸的一场风暴;欧洲的石油危机影响了亚洲的口罩价格;两个陌生的人偶遇后陷入爱情 , 降生的宝宝成为改变那个国家进程的人 。
对世界观察的越多 , 就越会发现 , 单纯的在现象背后寻找原因的那种做法 , 已经无法对这个世界做出更贴切的解释了 。 把世界集束在一个现实之外的本源 , 根本无法演幻出如此精彩纷呈的世间万象 。

于是 , 在人最擅长的思维模式之一的指引下 , 我们可以朝向“元”观念的另一面 , 寻找与之相对的 , 或者说被我们抛弃已久的一些理念 , 在其中寻找出更能够符合如今世界运转规律的那些东西 , 可以统称它们为“多元” 。
与在世界之外寻找答案的“元”不同 , “多元”把目光拉回了世界本身 , “元”的一切都源自于一些根本的规则 , 或者说是本质 , 而“多元”的一切源自于事物之间真实的互动关系 。
【元与多元,认识世界的两种基本相生的模式】
元的世界 , 仿佛是一个扎在宇宙之中的倒金字塔 , 事物层层堆叠 , 向上展现出纷繁 , 向下约束为一些基本规律 。 而多元的世界 , 就像是散布在空间中的一张大网 , 事物漫无边际的偶然关联 , 成为决定这张网总体样貌的一些因素 , 但却也不是全部因素 , 任何一种关系都无法决定一切 , 而一切也无法沉降到某几个关系当中 。
在此就不更多去探讨元与多元背后的伦理意义 , 诸如集权与分权 , 中央控制与自由互动等等 。 回到观念本身的特点 , 元更多的是在追求稳定、可追溯、可预测的一个世界 , 而多元则意味着无法全盘掌握、很难寻求约束性的原因以及无法完全预测 。
由此就能看出 , 为什么几千年文明当中 , 人们都更倾向于元的观念 , 同时排斥或漠视多元 。 毕竟在一个不确定性的世界里生存 , 需要更多确定的观念 , 好让我们知道太阳明天会安然升起 , 猛兽袭来需要想方设法逃跑 , 利用身边一切的有利工具去狩猎或采摘等等 。

但在很多基本问题能够得到有效的解决之后 , 我们就会发现 , 我们连如何确定一个人是怎样的都无法轻松做到 。 也许可以用身高体重职业来定位一个人 , 但我们永远无法完全的描述他 , 不仅仅因为在此刻的描述内容是无法穷尽的 , 而且就算此刻完全的描述了 , 下一刻也会发生巨大的变化 。
于是沿着以前的那种企图对世界进行精确的描述 , 以及对原因的掌握和对未来的预测 , 都逐渐成为一个泡影 , 这些信念的背后是认定了世界是被一些独立的、简单的要素所支配形成的 。
但真实的世界里 , 最不能忽略的 , 就是每一个独立的个体 , 它们所具备的特点以及在此基础上它们与这个世界的互动关系 。 元在彼岸寻求本质 , 而多元却是在此岸描绘关系 。

但是 , 并不能由此得出多元就比元好 , 元必须要被舍弃 。 就像我们初见一个人 , 首先必然是从整体上去把握他 , 认识到他的一些核心特点 , 诸如他的人种、国家、民族等等 , 这些最终都可以归集到一个统一的大的人类信息库当中 , 这也是元的方式 , 但随着认识的深入 , 我们就需要深入她的生活 , 不仅要看他的特点 , 还要去了解他和他人和这个世界的关系 , 外界给他带来了什么影响以及他又决定了世界的什么 。

在认识世界的过程中 , 元与多元的观念 , 就如沙漏的两端 , 需要不断的倒置 , 反复的衡量 , 如果将一端置于眼前太久 , 它的内容必然会像沙子一样流空到另一端 。 世界的存在有其简单的结构 , 也有着复杂的关系 。 一劳永逸的掌握它们 , 是一种美好的期望 , 在真实当中 , 只有给未知留下足够的余地 , 才能真的了解什么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