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与多元,认识世界的两种基本相生的模式


元与多元,认识世界的两种基本相生的模式


文章图片


元与多元,认识世界的两种基本相生的模式


文章图片


元与多元,认识世界的两种基本相生的模式


文章图片


元与多元,认识世界的两种基本相生的模式


文章图片


元与多元,认识世界的两种基本相生的模式


文章图片


元与多元,认识世界的两种基本相生的模式


文章图片


渐入深秋 , 天气转凉 , 太阳不再偏爱北半球的土地 , 带着它的热情奔向南方 , 于是我们把这样的变化叫做季节的更迭 。 世间万象 , 人们生活于其中 , 体验于其中 , 一个最直接的想法 , 就是在这一切的背后 , 是否有被面纱罩着的一种神秘 , 支配着万物更迭 。

当我们创造出林林总总的描述方式 , 意义之网交织在一个个的词语之上 , 这其中 , 有很多在表征着对神秘探求的那种冲动和行为 。 可以称之为原因、本质、基础等等 , 也有一个更简单的叫法——“元” 。

在汉字体系里 , 元的象形就是侧立的人形 , 意为人头 。 由于“头”对于人的重要性 , 渐渐的引申为具有领导地位的 , 也可以表示更本源的意思 。 如果我们把这个字作为一些观念的基础的话 , 那么它代表的就是对世界整体存在一种本质的看法 。
当然这是一种笼统的描述 , 在此基础上 , 可以发展出很多如今依然在人们头脑中根深蒂固的想法 。

就像现代科学的一个笼统的基本观念 , 即在现象的背后 , 一定有着可以被统一揭示的规律 , 这也是支撑全世界科学家可以在彼此的工作基础上继续努力的根本信念 。
一般的科学家 , 都会悬置一些问题 , 只在一个可见的范围内开展自己的工作 , 否则他们就会滑翔一个因果链条的深渊——既然万物背后都有原理 , 那么这个原理的原理是什么呢?这又是哪儿来的呢?
即便是进化论能够充分的说明问题 , 看到各种具备精巧器官的生物 , 人都难免生疑——这纷繁的世界 , 难道不应该是被设计出来的吗?

在此会有两种概念不同的观点产生 , 一种以柏拉图的想法为根本 , 就像我们看手表如此的完善 , 一定是有一个在手表产生之前的图纸 , 这类观点就认为相较于现实可以触碰的世界 , 一定有一个更为完美的“图纸”世界或者称为理想世界 。 现实当中的一切 , 都是理想的不完美的表现 。
当然柏拉图的想法也经不起推敲 , 如果再追问 , 那是谁设计或创造的那个图纸呢?不论是无奈之举 , 还是一厢情愿 , 还是一劳永逸 , 都会导向那个几乎在地球上任何一个人类聚集的地方都成出现过的神明 , 甚至是宗教——世界的一切 , 都是被设计出来的 , 那么就一定存在一个“设计师” , 无论他是什么 , 但他一定存在 。

由此 , 我们人类仿佛具备了一种能力 , 在现实的基础上 , 看到一些不现实的东西 , 无论是用“元”来概括 , 还是用“神”来表征 , 世界硬生生的在空间上被分成了此岸和彼岸 , 在时间上分成了今生和来世 。
冰冷的世界里也多了一些浪漫的幻想 , 在今生的苦难 , 可以被来世的幸福补偿 , 通过此岸的不完美也可以窥见彼岸的神圣 。 有趣的是 , 在“元”这种看似一切都被决定、被设计、被制造的僵化里 , 却生出了人们可以越过苦难、守望未来生活的希望之花 。

不论怎么说 , “元”发展出来的世界 , 犹如提线木偶 , 一切的现象 , 最终都会收敛到几条线束里 , 就如现代物理学所努力的那个样子 , 甚至企图将一切统一到一个或一组公式当中 , 将其称之为宇宙最终的奥义 。
用这样的眼光看世界 , 就会带上一个简单的映射眼镜 , 不用去理会太多的关联 , 事物之间虽然在不断互动 , 但最终决定它们的 , 是背后那个看不到的奥义的束缚 , 就像是此岸的变化 , 要到彼岸去寻找原因 , 而不用特别考虑此岸的事物的历史、事物与事物之间的关联 。

无论是上帝还是柏拉图 , 亦或是牛顿 , 都在“元”的观念之下 , 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 但随着世界愈发复杂 , 人们会发现 , 原有的观念会偶尔 , 乃至渐渐的经常失效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