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顿被“抛弃”,中国袋泡茶品牌成功上位,累计销售超过9亿包


立顿被“抛弃”,中国袋泡茶品牌成功上位,累计销售超过9亿包


文章图片


立顿被“抛弃”,中国袋泡茶品牌成功上位,累计销售超过9亿包


文章图片


相比传统的散装茶叶 , 袋泡茶(又称茶包)具有携带便捷、冲泡方便、处理简单等特点 。 在快节奏的工作、生活模式下 , 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追捧 , 尤其是办公室白领 。 相关数据显示 , 喝茶用户中有51%会选择袋泡茶 , 有25.3%的消费者饮用频率为每天一次 。 去年市场规模约为615.8亿元 , 同比上涨52.1% 。
此前很长一段时间里 , 行业被以立顿、川宁为代表的外国品牌所占领 。 不过随着年轻人成为消费主力 , 一大批新式袋泡茶品牌快速崛起 , “CHALI茶里”正是其中的佼佼者 。 这是广州茶里集团旗下品牌 , 创立于2013年8月 , 定位中国高端茶包品牌和专业茶服务供应商 , 主打原叶三角袋泡茶 , 曾获第十九届中国金马奖“中国酒店业最佳袋泡茶品牌”奖项 。

创始人谭琼不算是一位喝茶爱好者 , 工作经历也跟茶没有任何关系 。 一次偶然的机会 , 有公司想要打造一个茶叶B2B交易平台 , 需要进行前期可行性调研 。 她带领团队花了四个多月时间 , 走访各大茶园、核心茶产业区 , 调研浙江、北京、广东等地的茶叶市场 , 顺带还研究了中国茶产业的发展历史 。
最后得出的结论是 , 做茶叶B2B交易平台不可行 。 因为国内大部分茶企停留在手工作坊阶段 , 产品形态、品质标准化程度非常低 , 也很难做到较为稳定的定价体系 , 自然无法在平台上进行大宗交易 。
中国是世界茶叶和茶文化的发源地之一 , 但一直是“有品类 , 无品牌” , 市场上基本没有真正满足大众消费的产品 , 更没有能满足年轻人的产品 。 谭琼敏锐地嗅到商机 , 决定做自有品牌袋泡茶 , “因为它帮你稳定了产品、口感、制作 , 可以把一个个性化的产品变成一个标准化的产品 。 ”“CHALI茶里”就此诞生 。

谭琼先是和团队花了4个月时间 , 学完了整个本科的茶学课程 。 之后又用了5个月进行市场调研 , 确定产品的原料、制作工艺、供应链等 。 茶里选用完整原叶茶进行加工 , 试图改变部分消费者认为“袋泡茶=质量差的碎茶”的负面印象 。 采用食品级材质的立体三角包设计 , 既看得见里面的原料 , 也更容易泡出味 。
围绕年轻消费者 , 品牌进行有针对性的营销 , 与草莓音乐节、综艺《上新了故宫》、王者荣耀等IP合作 , 拓宽用户人群;将中国文化融入产品包装 , 推出的唐风国饮礼盒 , 每幅插画都生动形象地展现唐朝人的饮茶方式 。
茶里还从消费场景切入营销 , “早餐元气”“饭后解腻”“下午怡神” 三种不同的饮茶场景 , 涵盖了蜜桃乌龙、菊花普洱、桂花乌龙、红豆薏米等多种拼配口味 。 另一方面 , 通过茶叶制造、拼配分级、精加工的核心技术 , 研发出茶冻、茶粉、奶茶棒、果茶块等不同形态的茶产品 , 满足消费者多元需求 。

截至去年 , 茶里累计销售袋泡茶超过9亿包 , 在全网已经拥有超过1000万粉丝 。 双十一期间销售额全网破亿 , 爆款产品蜜桃乌龙茶售出800万包 。 年销售额做到6亿 , 排在《2021·中国新国货品牌TOP200》第151位 。 在线下 , 品牌已进驻洲际、万豪等7000多家星级酒店、包括腾讯在内的5000多家企业的茶水间以及2000多家连锁餐饮 , 还进驻了盒马、名创优品等1500多家新零售卖场 。
茶里已成长为国内袋泡茶领域的头部品牌 , 颇受资本的青睐 。 公司累计获得7轮融资 , 投资方包括碧桂园、京东数科等知名企业 , 并入选广州未来独角兽创新企业 。

立顿诞生至今已有132年历史 , 但因业绩持续下滑 , 最终被联合利华“抛弃” 。 进入中国30年来 , 也遭遇到“中年危机” , 其包装、产品并没有太多的变化和创新 , 也没有迎合市场去做营销途径的创新 。
【立顿被“抛弃”,中国袋泡茶品牌成功上位,累计销售超过9亿包】这无疑给了中国品牌机会 , 除了茶里 , 市场还涌现出茶小空、TNO等新势力品牌 , 八马、大益、天福等传统茶企 , 喜茶、茶颜悦色、奈雪的茶等网红奶茶店也加入竞争 。 有业内人士分析指出:随着消费者需求多元化发展 , 加上中国茶文化历史悠久 , 袋泡茶的消费市场空间广阔 。 谁能真正打败立顿 , 我们将继续关注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