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还有十九个突破发达国家的尖端技术( 三 )


在量子通信方面 , 报告说:“爱德华·斯诺登2013年披露了美国在中国秘密搜集信息的能力 , 这促使北京加快量子通信的发展 , 量子通信是安全的‘黄金标准’ 。 2018年 , 中国在量子通信和密码技术方面取得的专利数量是美国的4倍多 。
九、语音识别、视觉识别技术
中国的百度、阿里、腾讯等企业已先后涉足人工智能 , 并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 在相关领域正奋力追赶世界领先水平 。 凭借97%的语音识别准确率、0.23%的人脸识别错误率、28种机器翻译后台支持等一系列突出成绩 , 且百度曾经被《财富》杂志评为全球人工智能企业四强之一 。 经过多年持续积累 , 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取得重要进展 , 部分领域核心关键技术实现重要突破 , 语音识别、视觉识别技术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
十、生物技术和绿色技术
中国在生物技术领域取得巨大进步 , 之前在这一领域 , 美国一直是市场领导者 。 但中国在基础和高端研究、制药和疗法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 。
尽管美国是很多绿色技术的主要发明者 , 但中国“在这些技术的制造和应用方面处于全球领先地位 , 使其能够主导绿色能源供应链的多个环节 。
中国在绿色技术供应链的关键环节——包括设备制造、原材料和能源存储——领先于美国和其他国家 。 凭借其世界工厂的地位 , 中国已经成为可再生能源发电设备的主要生产国 。 早在2000年 , 中国生产的太阳能电池板仅占全球产量的1% , 而今全球70%的太阳能电池板由中国供应 。 相比之下 , 美国的份额从2000年的30%降至如今的不到1% , 这是一个惊人的逆转 。 全球10大风力涡轮机生产商中有4家是中国企业 , 它们控制着40%的全球市场 , 而美国的市场份额仅为12% 。 权威报告预测 , 到2028年 , 中国的电动汽车产量将达到美国的6倍 。
十一、太空观测FAST
在国际上做一个横向比较 , 中国的FAST与号称“地面最大的机器”的德国波恩100米望远镜相比 , 灵敏度提高约10倍;比排在“阿波罗”登月之前、被评为人类20世纪十大工程之首的美国“阿雷西博”305米望远镜 , 综合性能提高约10倍 。
FAST系目前世界上口径最大的单天线射电望远镜 , 是人类直接观测遥远星系行星、寻找类似太阳系或地球的宇宙环境 , 以及潜在智慧生命的重要设施 。 其科学目标主要是巡视宇宙中的中性氢、发现新脉冲星、主导国际甚长基线网、探测星际分子、寻找地外文明等 , 在航天工程及其他领域具有广泛用途 。 经过二十多年的不懈努力 , 这个曾在国际上不被看好的项目大获成功 , 实现了中国射电天文学从“追赶”到“领先”的跨越 , 并在未来20年保持世界领先地位 。
十二、半隐式差分法
中国科学家曾庆存从分析大气运动规律的本质入手 , 提出了“半隐式差分法” , 是世界上首个用原始方程直接进行实际天气预报的方法 。 他的算法至今仍是世界数值天气预报核心技术的基础 。 在数值天气预报的基础上 , 曾庆存又在卫星大气红外遥感、跨季度气候预测、气象灾害监测预报、地球系统模式等领域都相继形成了开创性的理论研究成果 , 并得到了广泛应用 。 2016年 , 81岁的曾庆存荣获全球气象界最高荣誉——国际气象组织奖 。
十三、基因技术NgAgo-gDNA
英国《自然·生物技术》杂志之前报道了中国科研人员发明的一种基因技术NgAgo-gDNA获得全球重要反响 。 有权威专家评论 , 尽管这种技术尚处于第一阶段 , 但其潜力有望超过近来被看作诺贝尔奖热门的美国CRISPR-Cas9技术 。
据科技日报之前消息 , 基因是近来生命科学领域的热门研究方向 , 之前美国研究人员发明的CRISPR-Cas9技术最为炙手可热 。 NgAgo-gDNA技术研发的河北科技大学副教授韩春雨介绍说 , 这种基因技术是在荷兰同行的研究基础上 , 使用脱氧核糖核酸(DNA)而不是核糖核酸作为引导工具 , 取得一些优势 。 《自然》杂志执行主编尼克·坎贝尔评论说:虽然这项新技术还处于初期 , 但有一些理由让我们相信它与现在普遍使用的CRISPR-Cas9技术相比有多种优势 , 特别是在更精准的基因方面 。
十四、混合动力矿用车NTH35

中国的北方股份成功研制出国内首台35吨级混合动力矿用车 , 标志着北方股份在产品动力多元化应用研究方面取得了突破性成果 , 填补了国内空白 , 同时也预示着中国成为世界上少有的掌握矿用车混合动力技术的国家 。 北方股份研发的这款混合动力矿用车命名为NTH35 。 该车采用国际先进的功率分流混合动力技术 , 配备高性能动力锂电池 , 发动机功率较原普通柴油驱动车辆降低了30% , 双电机驱动变速系统可智能高效地进行最优功率分配 , 并最大程度回收制动能量 , 节省25%左右的燃油消耗 , 减少尾气排放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