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此一例:51个国家共有一块飞地,国民无需签证随意进出

导读:我们知道,一个国家的领土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共享土地这种事情,似乎永远不可能 。然而在地球上有这么一个角落,却是51个国家共同享有的飞地,这51个国家的国民不需要签证护照,都能随意进出 。它就是位于北冰洋的斯瓦尔巴群岛 。
仅此一例:51个国家共有一块飞地,国民无需签证随意进出
文章图片

非军事区,一般代表争议领土中线或战争缓冲区,即区域内不得出现任何国家的军事力量 。但要说永久性的非军事区,估计全球只有北极斯瓦尔巴群岛这么一个了,更难以置信的是,斯瓦尔巴群岛同时还是51个国家共同拥有的飞地 。斯瓦尔巴群岛是北冰洋海域少有的海岛集中区,也是亚、欧、美三大洲的战略要地之一 。随着北极圈大量石油与矿藏被确认,世界各国为了斯瓦尔巴群岛的归属权纷争不断,最终于1920年在国际联盟(联合国前身)的牵头下进行商讨 。
仅此一例:51个国家共有一块飞地,国民无需签证随意进出
文章图片

按照当时的惯例,只有“最早发现”和“实际控制”才能得到无主领土的归属权,但最早发现的荷兰探险家巴伦支病死在回程途中,虽说航海日志中有记录斯瓦尔巴群岛,但他却忘了写上“拥有归属权”,导致荷兰与主权失之交臂 。在此之后的数百年时间里,俄国、英国、芬兰、瑞典和挪威等国的探险家都先后宣布拥有岛群主权,但最终都被否定,因为只有最早发现的那个人才有直接宣布的权利 。所以,无主的斯瓦尔巴群岛一度沦为海盗和捕鲸船的基地 。

仅此一例:51个国家共有一块飞地,国民无需签证随意进出
文章图片

【仅此一例:51个国家共有一块飞地,国民无需签证随意进出】在《斯瓦尔巴群岛条约》签订前,群岛人口最多的是挪威和俄国,早期有大量挪威捕鲸船停靠群岛各个峡湾,俄国人则登岛捕杀北极熊和海豹,19世纪捕鲸业衰退后才上岸开采煤矿 。换个说法,当时最有竞争力的国家只有俄国 。值得一提的是,俄国当时正处内战期间无暇北顾,欧美各个强国自然开始“打算盘”,就算不归自己也不能让别人拿走,百万人口的小国挪威毫无疑问是最佳人选,因为挪威不敢也不能“吃独食”,18个国家就这么迫不及待的达成协议 。
仅此一例:51个国家共有一块飞地,国民无需签证随意进出
文章图片

《条约》缩略后只有两句,“挪威有完全主权,但必须保证永久非军事区的性质不变”,以及“各缔约国公民可自由进出、合法从事生产和商业活动 。”简单说就是这儿是挪威的,但缔约国国民没有签证也能随意进出并从事生产 。1925年,中国受法国邀请成为51个缔约国之一,斯瓦尔巴群岛从此成为51个国家共同拥有的“飞地”,全球仅此一例 。但当时多数国家普遍认为,参与国际联盟的行动意义远远大于“飞地”,真正前往群岛开发的缔约国并不多 。

仅此一例:51个国家共有一块飞地,国民无需签证随意进出
文章图片

实际上,《斯瓦尔巴条约》的存在是很有意义的,在签订前,以美俄为首的欧洲外国家就多次为了矿产开发权,与英荷带头的欧洲国家有过争议 。条约签订后,有能力的国家自行勘测开采俱无异议,只有俄罗斯和挪威仍在持续采煤 。到了二战期间,德军派遣气象小队登陆斯瓦尔巴群岛,为德国海军提供当时最齐全的气象信息预报 。盟军在几次失利后才开始“打地鼠”般的到处死盯德军气象队,先后将德军布置在斯瓦尔巴群岛上的十三个气象队歼灭 。
仅此一例:51个国家共有一块飞地,国民无需签证随意进出
文章图片

然而,一支11人小队驻守在斯瓦尔巴群岛最偏远的诺达奥斯兰德峡湾内,盟军却从头到尾都没有发现,更有意思的是,当德国战败投降后却无人通知这支小队,导致小队仍以每天五次的频繁向德国发送加密气象信息 。好在一艘遭遇暴风雪的挪威货轮在峡湾内暂避,队员们才知道自己被遗弃 。

仅此一例:51个国家共有一块飞地,国民无需签证随意进出
文章图片

原以为要成为战俘接受审判,但挪威拒绝盟军提出转交11人的要求,表示德国也是缔约国之一,其国民享有自由进出群岛的权利,多番周折后将队员全部送回德国 。为了感谢挪威,德国政府于2005年在朗伊尔城机场设立了一块地标指示牌,上面注明斯瓦尔巴群岛的坐标,以及群岛与欧洲几座主要城市的距离,以此表示挪威在管辖斯瓦尔巴群岛时,公平履行条约中的责任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