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享年”和“终年”都表达去世,区别在哪里?用错了会贻笑大方( 二 )

采用一般式的较多 , 格式为开头大标题写上“某某讣告”的字眼 , “某某”即死者的姓名 。
另起一行写明死者的姓名、身份、去世的时间和地点 , 终(享)年多少岁 。 接下来就是死者的生平 , 着重列举他一生中比较有代表性的经历 , 然后写上追悼会的时间和地点 , 最后由发布讣告的个人或单位落款 。

像一些普通百姓 , 没有什么特别经历的话 , 可以省略不写 , 但其他的是要写清楚明白的 , 好让别人知道这件事 。
讣告当中一定要介绍死者的终年岁数 , 这是一种尊重和礼貌 。 正所谓死者为大 , 所以在写讣告的时候 , 用词一定要准确 。 大多数的人在使用“终年”和“享年”的时候总是会弄错 , 让人贻笑大方 。
这两个词虽然看起来差不多 , 而且表达的意思也是一样 , 但却是不能乱用的 , 特别是用在讣告上是很有讲究的 , 那么具体他们会有什么区别呢?

终年与享年的正确用法我们时常在网络上可以看到官媒发布的讣告信息 , 这种就属于典型的公告式 , 一般用于国家领导人或者比较重要且有影响力的人物 , 发布者多数为党政机关单位 。
讣告文中 , 我们常能看到媒体会使用“享年”来介绍死者的生平 , 很少见到他们使用“终年” , 这是为什么呢?其实这主要是基于对死者的尊敬还有他们对社会所做贡献的肯定 。
毕竟一位社会贡献者的殒命不仅是国家的损失 , 也是人民的遗憾 。 媒体对死者的心情是惋惜和心痛的 , 用“享年”更能表达出媒体以及国家的悲恸心情 。

而民众可能不认识这位领导人 , 但看到“享年”二字的时候就能感同身受 , 从这两个字中就能体会到大家对他逝世的无限感怀 。 如果媒体用“终年”的话 , 则显得更加的官方和冰冷 。
如果媒体只想把讣告当成新闻来发的话 , 那么可以站在客观的角度 , 就是不带任何感情的形式 , 那可以用“终年” 。
可以看出 , 终年和享年的区别就在于感情和共鸣 。 如果是给自己的亲属发布讣告的话 , 那么也可以按照发布者跟死者的亲疏关系来确定使用终年还是享年 。

一般关系亲密的会使用“享年” , 因为这表达了家人对死者的深厚亲情 , 如果是关系比较平淡或者是远房亲戚那种 , 则可以使用“终年” 。
除此之外 , 不同年龄段的死者 , 其描述的词语也是不尽相同的 。
在古代就细分得很严谨 , 一般二十岁年龄段的为“存年”;三十岁区间为“得年”;四十岁区间为“酉年”;五十岁区间为“终年”;六十岁区间为“享年” , 七十岁区间为“寿年”;八十到九十岁区间为“高年” , 100岁为“期颐” 。

现在基本都是用终年或者享年替代 , 不过享年多数用于年纪比较大的人物 , 至少在60岁以上 , 其他的根据情况多数使用终年 。
从一份讣告之中就能看出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 所以还是要多了解下各种民间习俗与文化 , 这样才不至于在关键时刻闹出笑话来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