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到底是固体还是液体?从科学的角度分析


玻璃到底是固体还是液体?从科学的角度分析


文章图片


玻璃到底是固体还是液体?从科学的角度分析


文章图片


玻璃到底是固体还是液体?从科学的角度分析




玻璃 , 顾名思义是一种液体 , 但是在科学中它并不是一种固体 。 你知道吗?一滴水加几克石灰会形成透明的玻璃 。 这是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现象 , 也是科学界一直在研究和探索的对象 。 我们都知道 , 从我们的肉眼看到的东西都不是真实的 。 因为我们可以透过不同材料看到它们实际上是什么样子 , 但是玻璃作为一种固态材料确实如此吗?它又有什么特殊性能呢?为什么人们会将它作为液体呢?这要从最早开始说起……早在1590年 , 意大利人利玛窦在给儿子取名字时就叫利玛窦了 , 因为父亲喜欢“圆融”之意 , 为了便于称呼他为利玛窦 , 他们把自己家乡附近的村都称为“融村” 。



玻璃学名叫高硼酸钾玻璃 。 高硼酸钾玻璃的英文名是 VaCl–FeSb3是一种极高密度的硼酸溶液 , 是一种结晶水溶液 , 中含有少量盐分、氧化镁和氧化铝等杂质 , 是一种高结晶度、低化学活性或非晶态物质 。 高硼酸钾玻璃是通过高温处理后可以得到极高温度的硅酸盐玻璃 。 玻璃的主要成分是硼酸和硅酸钠 。 硼酸是一种典型的低熔点物质 。 它含有大量微量的硼酸钾溶液 , 一般很少溶解于水之中 。 它可通过加热(400℃)将硼酸从水溶液中还原成硼砂溶液来进行加热反应或直接通过蒸馏法提取硼砂溶液 。 但是硼砂溶液中硼酸含量极少 , 很少可以获得高纯度晶态硼砂玻璃 , 所以只能通过高温处理后再加工生产玻璃制品了 。 玻璃生产过程中主要要经过八道工序:除铁工序、脱酸工序、酸解工序、脱盐工序、脱色工序、吹制工序以及冷却和除渣工序 , 所以玻璃制品生产工艺复杂而严格 。 从这一点来说 , 我国玻璃生产制造技术与欧美国家有一定距离 , 而且我国玻璃产量极低且品质很差等等多方面原因也导致了我国的玻璃产业不够发达 。 ..现在我们生活中常见到的那些普通、廉价却价值不菲的玻璃制品多数是由高硼酸钾玻璃制作而成 。
【玻璃到底是固体还是液体?从科学的角度分析】


由于利玛窦将自己的研究成果写成《中国玻璃史》 。 这本书在西方世界广为流传 , 而对于利玛窦本人来讲也是一部非常重要的著作 , 因此他被称为“玻璃之父” , 但在西方学界 , 他却并不被人认可 。 那么他到底是如何看待玻璃这一术语?他又如何成为一名科学家呢?一种说法是利玛窦对于玻璃并没有深入的研究 , 所以对其术语并不是特别了解 。 另一种说法则认为“玻璃”的真正起源就是中国人对于瓷器的发明 , 因为在中国瓷器成为世界之最之前 , 我国瓷器上所使用得主要为黄釉和青釉 。 随着我国陶瓷技术不断提高及对瓷品性能的不断研究 , 人们对于玻璃的概念在不断变化 。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中对玻璃品质意识以及各种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 越来越多人开始认识到玻璃本身对于生活、工作以及社会发展都有着重要意义 。 于是随着玻璃在科学研究中对其用途的不断探索以及生产技术的逐渐提高 , 玻璃就逐渐走上了独立发展之路 。



既然玻璃是固体 , 那是不是所有的物质都是液体呢?其实这个问题也很简单 。 你在玻璃里放入了石灰 , 在水和石灰溶液中的反应就是生成氧化钙或氧化镁混合物的原理 , 而这些物质中通常含有一定量的镁、铁、钙和硫酸盐等元素 。 由于这些成分本身不能和水混合时形成氧化物 , 所以只有靠石灰液中的二氧化硅才能生成这些氧化物混合物 。 不能!因为这种溶液中有大量的二氧化硅 。 所以加石灰后就形成了一种玻璃 , 而不能够与水混合 。 所以 , 一滴水加石灰形成透明玻璃是因为不能与水混合形成氧化物混合物 。



对于普通的玻璃来说 , 它的成分通常不是很稳定 , 而且强度也不高 , 很容易碎裂 。 但是在技术上 , 却可以将玻璃切割成各种形状 。 比如:将玻璃和金属铝混合形成各种金属材料 , 其中铜和铝的比例为1:1可以做成各种形状的各种金属条;将多种金属与玻璃混合后制成各种玻璃制品;利用玻璃的多孔特性做成各种复合材料等等;在一些特殊条件下 , 还可以将不同金属、材料或物质放入玻璃中作为储藏容器 。 这样 , 就有了玻璃不仅能保存很多物质 , 还能进行一定物理加工 , 实现这些功能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