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我的时候可得想清楚了啊”
这时有人可能会想 , 怎么藏民可以采摘 , 路过旅游的人就不能采摘了呢?
实际上 , 如今大家在川藏线上见到的一些塔黄 , 是受到那里生活藏民的悉心照料和呵护的 , 在这种情况下 , 将塔黄当大白菜带走 , 肯定是要进行经济赔偿的 。 所以 , 在知晓了它不是白菜之后 , 还是不要随意进行采摘为妙 。
当然这之中也有野生的 , 但是旅游的人往往只会将其当做猎奇的植物对待 , 采摘不当等行为都会影响到附近的生态环境 。 并且 , 如果现在不对随意采摘塔黄的行为进行制止 , 那么这一生长周期极为漫长的植物将会不可避免地走上“濒危之路” 。
难以栽培的“塔黄”
那么 , 塔黄到底有什么价值?据说它擅长在寒冷的冬季给自己“增温” , 这是真的吗?
塔黄的价值和“御寒之道”首先咱们来看看塔黄到底有什么样的价值 , 从目前的研究来看 , 塔黄当中的化学成分十分丰富 , 其中包括酚类化合物、甲醇提取物等等 。
这些东西使得塔黄的药用价值变得很高 , 具有一定的泻热、消肿功效 , 在临床治疗当中 , 人们往往会用塔黄来治疗黄水、肾水肿等疾病 。
正在研究塔黄的科研人员
需要注意的是 , 相较于开花时高度惊人的上部 , 塔黄中具有药用价值的部位主要是根部 。 因此 , 如果只是单纯地将塔黄在地表的部分摘走 , 不把底下的根挖出来的话 , 那就完全是对它的一种糟蹋 。
其次再来聊聊塔黄的御寒之道 , 这一问题咱们在上文中介绍它“奇葩造型”的来源时就有提到 。 由于常年处在寒冷环境中 , 导致塔黄即使进入了花期 , 也不会忘记继续给自己加热 。
能阻挡寒风的宽大叶片
根据资料来看 , 当塔黄开花时 , 它的部分叶片会发育成半透明的奶黄色苞片 , 而这些苞片就会层层叠叠的聚在一起形成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 。
从表面上来看 , 塔黄盖得这个高楼似乎是在炫耀自己积攒多年的实力 。 实际上 , 这个宝塔还是用来给自己加热的 。
科学家通过研究发现 , 苞片内含有大量的类黄酮 , 能够吸收和反射90%以上的紫外线辐射;苞片的半透明特性使其能透过大量的可见光和红外光 。 透过苞片的具有高热量的可见光和红外光 , 能够迅速增加里面的温度 , 达到持续升温的效果 。
塔黄还是很多昆虫的避寒场所
说到这儿 , 许多对蔬菜大棚升温机制有所了解的人应该茅塞顿开 。 原来 , 塔黄早在适应环境的过程当中 , 掌握了这种“御寒技巧” , 并且这种特殊的结构不仅能为自己增温 , 还能避免繁殖器官受到紫外线的伤害 , 简直就是一箭双雕 。
值得一提的是 , 雪山雪线之下的石滩上 , 除了有着十分漂亮 , 被称为“高原巨人”的塔黄之外 , 还有许多非常好看的植物 。 这些植物 , 都在演化的过程中掌握了生存之道 。
拥有顽强生命力的塔黄
雪山雪线下的“野花”或许大家都想不到 , 在寒冷的高原上 , 竟然还能生活着一些色彩明艳的植物 。 这些植物大多具有速生、叶片厚、根系发达的特点 , 由于要对抗猛烈的寒风 , 它们大多都会像初期的塔黄一样 , 低调行事 , 匍匐在地上生长 。
比如说十分漂亮的垫紫草 , 从图片就能看出它们密集地凑在一起 , 紧贴着地面和岩石生长 。 但是其鲜亮的颜色使得人们无法忽视它们的存在 , 凑近一看 , 就感觉像是给岩石铺了一片毛茸茸的“花毯” , 确实美丽极了 。
美到令人惊叹的垫紫草
此外还有长得像是小风铃的岩须 , 它们的茎秆就像是“麻花”一样 , 经过了大自然的仔细编织 。 顶端点缀着几个风铃似的小花朵 , 看上去十分和谐 。 当一阵风吹过 , 看着小花摇曳 , 就像是听到了风铃作响 。
缀着可爱风铃小花的岩须
除此之外 , 高原上还生长着无数美丽而又坚强的小花 , 它们看上去柔弱 , 却早已掌握了高原生存之道 。 这是自然为这片贫瘠之地点缀的美景 , 希望大家在旅行的过程中 , 即使见到了也不要去采摘 , 它们只属于高原 。
推荐阅读
- 塔尔寺|大城市的热门景点是哪里?
- 景山公园|日照旅行攻略大全~在日照上了好几年大学精心整理
- 露营|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厉新建:自驾游和露营如何发展?
- 露营|潮州有个高颜值的冷门景点,距离古城仅10公里,但很少被游客发现
- 北京市|民宿:黄金周大赢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