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川藏线上的神秘“大白菜”,看到千万别摘,不然可能就要掏腰包了

北京市|川藏线上的神秘“大白菜”,看到千万别摘,不然可能就要掏腰包了

文章图片

北京市|川藏线上的神秘“大白菜”,看到千万别摘,不然可能就要掏腰包了

文章图片

北京市|川藏线上的神秘“大白菜”,看到千万别摘,不然可能就要掏腰包了

文章图片

北京市|川藏线上的神秘“大白菜”,看到千万别摘,不然可能就要掏腰包了

文章图片

北京市|川藏线上的神秘“大白菜”,看到千万别摘,不然可能就要掏腰包了

文章图片

北京市|川藏线上的神秘“大白菜”,看到千万别摘,不然可能就要掏腰包了

文章图片

北京市|川藏线上的神秘“大白菜”,看到千万别摘,不然可能就要掏腰包了

文章图片

北京市|川藏线上的神秘“大白菜”,看到千万别摘,不然可能就要掏腰包了

近年来新疆与西藏成为了热门的旅游首选地区 , 其中川藏公路成为了后现代旅行方式的典型代表 。 原来 , 为了获得与自然更为亲密的体验 , 许多年轻人喜欢采用徒步、骑行、自驾等方式在川藏公路上“旅行” 。 在这个过程当中 , 除了看见了更多的未见之景 , 还偶遇了不少“奇葩生物” 。

沿途风景如画的川藏公路
【北京市|川藏线上的神秘“大白菜”,看到千万别摘,不然可能就要掏腰包了】比如说 , 咱们今天要介绍的这种长在川藏线上的“大白菜” 。 在彻底了解它之前 , 先给大家打一剂川藏旅游“预防针” , 那就是在路上看到了这种大白菜千万别摘 , 不然后果可能就是自己掏腰包了 。
那么 , 接下来 , 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长在高原上的“大白菜”究竟有何特殊之处吧!

藏区高原上的“大白菜”
川藏线上的神秘“大白菜”首先大家可以猜猜 , 这些生长在川藏线附近的“大白菜”和咱们在菜市场购买的大白菜到底是不是一种东西 , 或者说二者有没有“亲戚关系” 。
相信单从外表来看 , 大部分人都会认为它虽然不是和白菜一模一样 , 二者也肯定有些血缘 。 可实际上 , 这个长相神似大白菜的植物是一种中药材 。

你知道哪个是白菜吗?其实右边才是白菜
它的名字叫做塔黄 , 是蓼科大黄属的干燥根茎 , 被收录在《藏药志》当中 , 藏药名叫做“曲玛孜” , 主要生长在海拔4000米到4800米的高山石滩和湿草地当中 , 在西藏及云南省西北部比较常见 。
至于为什么要叫塔黄 , 第一是因为其外形像“宝塔”一样 , 第二就是指出它与大黄息息相关 。

塔黄的结构示意图
那么 , 塔黄为什么会长成如此怪异的样子呢?如果有人将其当成大白菜采摘回家 , 将会面临什么?
咱们先来说说塔黄为什么长成这样 , 作为单次结实的多年草本生物 , 塔黄这一生只会开一次花 , 当完成开花结果的任务时 , 它就会悄然死去 。 在尚未开花之前 , 塔黄的样子就像是“白菜” 。
为了能够抵御严寒 , 塔黄最初是“趴着”生长的 , 它会将自己的大叶子平铺在地面上 , 以此避免还未长大 , 叶子先被寒风吹飞的情况出现 。 并且从某方面来说 , 铺在地上的叶子也能对底下的根部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

塔黄有一个很宽敞的“底座”
根据资料来看 , 塔黄维持这种状态的时间长达5到7年 。 在这期间 , 它就像是一个平平无奇的大白菜 , 长在这个环境恶劣的地方 。
但其实 , 这是塔黄在耐心等待一个时机 , 当它觉得营养积累成熟之后 , 就会长出高达2米的花序 , 这个过程就像是“抽条”一样 , 渐渐从圆滚滚的身材变得十分更加纤细、高大 。

顺利“长高”的塔黄
值得一提的是 , 别看进入花期之后的塔黄表演了什么叫做“女大十八变” , 但实际上这却是它耗尽毕生养分所换来的 。
它等待着自己“高楼”似的屋子里来更多的昆虫 , 让它们带走自己的黄粉 , 从而完成繁殖的重任 。 此外 , 塔黄德国果实还会在大雪再度封山之前 , 飘向更远的地方 , 这正是它毕生的“追求” 。

前来“帮忙”的昆虫们
综上所述 , 大家应该都明白了塔黄这种植物从生长到成熟是极为不易的 , 而且它的生长周期相对较长 。 在这种情况下 , 如果路过的人将它当成大白菜挖走了 , 那么这个塔黄百千日夜的努力就付之东流了 。
从本质上来说 , 塔黄如今算得上是一种被保护的植物 , 虽然不在国家保护植物名单当中 , 但是采摘依旧面临着相关处罚 。 比如口头教育加自掏腰包 , 至于为什么要自掏腰包 , 是因为塔黄本身是一种中药材 , 许多藏民会将其采摘晒干售卖 , 一斤就能卖到80到200元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