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民宿又“火”了:5000元一晚,提前10天就抢光( 二 )


近年来 , “民宿热”一直存在 。
来自木鸟民宿的数据显示 , 民宿市场仍呈现出不断增长的态势 。 2021年木鸟民宿全年订单量达到2020年的2.2倍 , 网红民宿订单量同比增长90%;到了2022年“五一”期间 , 民宿总订单量环比清明假期增长137% , 端午节期间订单量又环比“五一”增长125% , 中秋节的预订量则达到了端午假期的2.3倍 。
木鸟民宿CEO黄越曾表示 , 民宿“好日子刚刚开始” 。

龙源里民宿 , 图/受访者提供
民宿没有“归零” , 反而被催热了
回顾整个国内民宿发展周期 , 大概经历了四个阶段 。 它起步于20世纪90年代初 , 最初的业态中主要包括农家乐、家庭旅馆等形式 。 业主对房屋进行简单装修达到入住标准后 , 以收取床位费为主要收入来源 。 但这一阶段的民宿房间数量普遍较少 , 从业人员素质不高 , 主要是为了缓解一些地区旅游住宿难的问题 。
2017年前后 , 文旅部首次公布并实施了《旅游民宿基本要求与评价》 , 民宿行业正式进入规范化、标准化时代 。 加上《亲爱的客栈》《青春旅社》等热播综艺的影响 , “诗与远方”的理想点燃了文艺青年们的内心 , 民宿市场呈现井喷式增长 。
艾瑞数据显示 , 2016年到2017年 , 国内民宿数量从4365家增长到5699家 , 到2018年又骤然增长到14743家 。

图/艾瑞报告截图
2011年 , 共享经济在国内兴起 , Airbnb的共享住宿模式成为众多企业学习样板 , 相继涌现出一批如途家、木鸟民宿、美团民宿、旅悦、小猪短租等本土民宿平台 , 并快速成长 。
2020年起 , 原本发展快速的民宿行业 , 也面对疫情的影响 。 最开始民宿曾全面关停 , 之后经历了断断续续的“复苏” , 并在近年来的“五一”、暑期、“十一”等节假日出现强势反弹 , 隐形的行业洗牌悄然发生 。
据中国旅游与民宿发展协会发布的《2021年上半年国内民宿行业发展研究报告》显示 , 2019年国内在线民宿市场交易规模为209.4亿元 , 2020年下降至125.8亿元 , 而2021年上半年再次回升到201亿元 , 已经接近2019年的全年水平 。
从2021年起 , 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爱上了露营、飞盘、骑行等娱乐方式 , 进一步催化了新一波民宿行情的火热 。
对于民宿活力再现 , 美团民宿业务部总经理冯威赫在2021年底的一次活动中做过总结 。 他表示 , 最开始有声音称 , 民宿是疫情下第一个“归零”的行业 , 但实际上 , 经过一年多的恢复之后 , 整个行业还是保持了非常旺盛的活力 , 体现了非常好的韧性 , 展现着远超预期的恢复速度 。 行业不仅没有归零 , 而且活得很好 , 增长非常快 。
但与此同时 ,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民宿在消费者中渗透率的提升 , 行业也显现出了一些与以往的不同之处 。
行业的马太效应开始日趋加强 。 一些以省外游客为主的旅游目的地 , 民宿产业收入急剧下滑 。 《中国民宿发展报告2020~2021》提出 , 丽江、大理、西双版纳的民宿单日入住率只有约5% 。 但途家、小猪等民宿平台的订单数据显示 , 北京、成都、杭州、广州、深圳及周边度假民宿和乡村民宿预订大幅增长 , 以2021年国庆数据为例 , 独栋整院民宿订单量同比2021年春节上涨超过了50% 。
其次则是中高端民宿的需求增长迅速 。 途家民宿工作人员告诉《财经天下》周刊 , 从途家民宿近年民宿消费数据来看 , 民宿消费的主力人群是80后、90后群体 , 这个群体的预定量占据民宿预订人群的50%以上 。 对几个朋友或者家庭来说 , 他们往往喜欢包个有4~5个房间的独栋小院 , 价格在2000~3000元/晚的房型更受欢迎 。 且很多家庭型顾客有孩子 , 更青睐“边学边玩”的亲子旅游项目 。
“传递到民宿预订选择上的悄然变化就是 , 相较于以往热门的旅游目的地 , 他们更倾向于选择城市周边相对开阔、人员较少、且可以体验到当地独特的生活方式、特色民宿和风俗文化的乡村民宿 。 交通方便、安全私密、卫生品质、特色体验与当地美食是他们预订小众目的地民宿关注的首要因素 。 ”他说 。
同时 , 他还称 , “吸猫撸狗”已成为很多年轻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 途家数据显示 , 家中拥有宠物 , 且愿意携带宠物一同出行的家庭占比达到71% 。
第三则是乡村民宿表现日益亮眼 。 “乡村民宿可以满足消费者对农耕文化、对田园休闲度假的需求 , 极具潜力空间 , 疫情之下 , 周边游快速发展 , 乡村民宿预订量增长迅速 , 在部分地区甚至已超过了城市民宿 。 ”途家民宿副总裁胡阳向《财经天下》周刊表示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