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图片
【著书者说】
作者:徐永清(中国测绘学会边海地图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地图研究》集刊主编、高级记者)
应该说 , 对一座山的接近 , 和对一个人的接近差不多 , 接触的时间长了 , 就有感情 , 日久生情 , 念念不忘 。 几十年来 , 我与珠穆朗玛峰这座伟大的山峰 , 就结下这样的不解之缘 。
2005年4月到5月 , 我在中国测绘宣传中心任职 , 与一些新闻同行们在西藏工作了将近两个月时间 , 在海拔5200多米的珠峰北坡大本营的帐篷里 , 待了将近一个月 , 成为2005年珠峰高程测量的全程亲历者 。 这一年 , 中国地图出版社、测绘出版社出版了我和山友赵亚辉、张江齐合写的《珠穆朗玛峰到底有多高》 。 2010年1月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了我的长篇非虚构作品《登峰造极·珠穆朗玛峰测量记》 。 2017年 , 商务印书馆出版了我的《珠峰简史》 。 2020年10月 , 青海人民出版社的编辑王凤莲女士打来电话 , 约我写一本关于珠峰的书 。 尽管已经写过几本有关珠峰的书了 , 我仍然答应了这一邀约 。 一年半之后的今天 , 新书《万山之巅:珠峰传》出版 。
《万山之巅:珠峰传》徐永清著青海人民出版社
地球第三极的极点
地球除了南极和北极之外还有个第三极 。 如果说 , 青藏高原堪称地球第三极的极区;那么 , 珠穆朗玛峰就是第三极的极点 , 也是地球上的最高点 。 《万山之巅:珠峰传》运用自然地理和地质学的知识 , 介绍了珠峰这座地球上最高峰的来龙去脉 。
大约距今6亿年前 , 地球北部亚欧大陆和位于南半球的印度次大陆之间 , 是一片汪洋大海 , 人们通称它为特提斯海(Tethys) , 属于古地中海的一部分 。 这片海域 , 横贯现在欧亚大陆的南部地区 , 与北非、南欧、西亚和东南亚的海域沟通 。 特提斯海不仅延伸到了中国 , 而且是特提斯东段的主体 。
2.5亿年前的二叠纪晚期 , 地球上南、北两块大陆开始分裂、漂移 , 形成板块 。 印度板块分离出来以后 , 以较快的速度向北移动 , 特提斯洋壳受到强烈的挤压 , 不断发生褶皱断裂和上升 。 距今4000万年前的始新世晚期 , 印度板块与亚欧板块相撞 , 导致了剧烈的地壳构造运动 , 使喜马拉雅地区全部露出海面 。 当地球的日历翻到了中新世晚期的时候 , 印度板块又开始往北移动 , 与亚欧板块发生了更为激烈地冲碰 , 在此作用下 , 地球上最为年轻的山脉和高原出现了 , 喜马拉雅山的轮廓终于基本形成 。
现代科学证实 , 距今240万至340万年前 , 这片年轻的陆地青藏高原才进入强烈的隆升时代 , 成为地球上最高又最年轻的高原 , 在青藏高原辽阔广大的胸襟之中 , 诞生了地球之巅珠穆朗玛峰 。
2020年5月27日 , 2020珠峰高程测量登山队成功登顶(边巴摄)图片选自《万山之巅:珠峰传》
珠峰附近高峰林立 , 形成了世界上极高峰最集中的地区 。 珠穆朗玛峰气温极寒冷 , 年平均气温在0℃以下 , 山上经常下雪 , 在5000米以上的地方气温一般在摄氏零下30度~零下40度 , 那里坚冰和积雪终年不化 , 经常发生冰崩、雪崩和滚石现象 。 珠峰气象条件极为恶劣 , 即便是在天气较好的登山季节 , 也几乎天天刮着七八级的高空风 , 顶峰的风力常达十级以上 。 珠峰地区是地球上氧气最为稀薄的地带 , 峰顶上大气中氧气的含量 , 只相当于平原地区的三分之一到四分之一左右 。 珠峰由南至北 , 自高而低 , 形成一系列自然分带 。 在珠峰北坡 , 气候干寒 , 降水量少 , 植被稀疏 , 群山苍茫 , 层叠起伏 , 雪坡冰壁 , 盆地开阔 , 乱石嶙峋 。 在珠峰南坡 , 层林苍翠葱郁 , 草甸野花星布 , 山上有终年不化的积雪 , 山下是四季常青的花草 。 山岳的冰川 , 雪域的生灵 , 飞翔的禽鸟 , 皆是珠穆朗玛交响曲中生动的音符 。
【珠峰|珠峰的人文地理言说】人与自然的壮丽交响
人类认知珠峰的历史 , 既是回应自然挑战的历程 , 又是对自然与人关系的深入探索 。 珠峰不仅是中国人的珠峰 , 更是全人类的珠峰 。 对珠峰的攀登、探险和测绘等活动 , 是人类挑战极限的履痕 , 也是科学精神、理想情操和冒险探求的闪光 。 这是我在写作《万山之巅:珠峰传》时的思考 。
推荐阅读
- 自驾|这10条线路,自驾过一半就此生无憾了!
- 珠峰|世界屋脊隆起乡村旅游高地,珠峰小镇筑造政企协作新标杆
- 夏伯渝|你觉得茶卡盐湖和青海湖,那个更美?
- 珠峰|湖南旅游推荐:板梁古村
- 珠峰|我国葡萄品种逐渐“日本化”,原生的中国葡萄品种为啥这么受冷落
- 乞力马扎罗|世界上最高的山--乞力马扎罗山到底有多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