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宋为界,从海贝为币到纸币发行,古代货币经历了哪些变革?


以宋为界,从海贝为币到纸币发行,古代货币经历了哪些变革?


文章图片


以宋为界,从海贝为币到纸币发行,古代货币经历了哪些变革?


文章图片


以宋为界,从海贝为币到纸币发行,古代货币经历了哪些变革?


文章图片


货币 , 是从古至今人们置换物品的筹码 , 虽然现在已经步入信息时代 , 人们多用支付宝等软件支付 , 但在互联网普及之前 , 货币可谓是人们在生活和娱乐时最重要的东西了 。
货币在我国拥有悠久的历史 , 早在原始时期 , 人们就有了初始的货币概念 , 那么你是否好奇 , 中国古代的货币 , 究竟经历了哪些变革 , 从最初的货币到如今 , 围绕着货币又发生了哪些故事?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探寻一下 , 以宋朝为界 , 货币的变革史吧 。

最初的货币概念 , 海贝为币的出现【以宋为界,从海贝为币到纸币发行,古代货币经历了哪些变革?】我国的商品贸易出现的很早 , 早在原始时期 , 人们就开始以物换物进行商品交易 , 比方说妇女们拿采集的野果去换猎人猎来的野味 。 这种以物换物的贸易模式很符合原始时代恩门资源匮乏和生活简易的情况 , 但到了文明起源之时 , 就未免显得太过麻烦了 。
随着商品逐渐多样化 , 人们的需求也逐渐增加 , 人们意识到 , 必须要有一件东西作为统一的筹码 , 来衡定价值 , 取代以物换物 。 但作为筹码的物件 , 必须便于携带 , 并且要能够长久保存 , 于是贝壳就走上了历史“舞台” 。 由于其体积小、坚固耐用且经年不会毁损的特性成为了人们最初使用的“钱币” , 但我们虽然在这里把它称作钱币 , 但严格意义上来讲 , 它并不能算是一种代币 。

我们都知道 , 金钱的来源是劳动 , 就像我们现在依靠工作来换取收入 , 但贝壳由于其特性 , 只要去海边走一遭 , 就能捡到不少 , 且它非常具有地域局限性 , 只在沿海城市能够大范围地使用 , 所以贝币很快就被历史淘汰 , 它的出现也仅仅是昙花一现 。
但我们不可否认的是 , 虽然以贝为币算是我们祖先走的一条“弯路” , 但货币的概念 , 确实领先于时代的 。
货币 , 是商品经济和贸易中最重要的一环 , 特别是在互联网时代之前 , 货币概念直接促生了货币的材质变革和后来的货币统一和贸易飞速发展 。 所以贝币其本身虽没有太大意义 , 但它背后的货币概念 , 却对历史和社会有着非同凡响的意义 , 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现如今和金钱有关的字 , 比方说“货”、“赚”等都以贝为部首 。
宋代以前最普遍的货币形态——金属货币贝币被时代淘汰之后 , 人们就急于制造出它的替代品 。 之后也陆陆续续出现过一些货币 , 但由于各种原因 , 没能够一直被沿用下来 , 直到商朝晚期 , 铜贝的出现 , 拉开了中国历史上金属为币的序幕 。
“铜贝” , 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金属货币 , 金属钱币的始祖 。 商朝晚期 , 青铜的锻造技术逐渐纯熟 , 促进了社会活动发展和交易活动 , 以及生产的发展 , 于是青铜铸币立刻就代替了不稳定的各类货币 , 成为了贸易中统一的代币 。 由于其外貌与之前使用的贝币十分相似 , 所以人们把它叫做铜贝 , 其贝面凸起 , 还有一段贝齿 , 所以也被称作“无文铜贝” 。

到了战国时期 , 人们又觉得现有的“铜贝”可识别性不够高 , 于是又在原有的铜贝基础上添加铭文 , 并且衡定了质量 , 这种铜贝除了仿制磨去背面的海贝之外 , 面部还铸有多种文字 , 因为其长得形似人脸 , 所以也被称作“鬼脸钱” 。
在这之后 , 金、银等贵金属也加入了金属货币制造的行业 。
在秦朝统一中国之后 , 秦始皇下令制定度量衡和统一货币 , 于是金属货币终于有了全国统一的标准、固定形式以及锻造方式 , 接着就出现了在我国历史上占有非常重要地位的钱币 , 那就是象征着天圆地方的圆形方孔钱 。
我们如今在影视剧中常见的古代货币 , 正是这种圆形方孔钱 , 它的制作工艺十分考究 , 从重量到厚薄都有严格的把控 。 从秦朝开始 , 这种铜钱更是一直行用了两千多年 , 与人们的社会生活紧紧地结合在了一起 。

纸币的发行 , 交子和会子的出现宋朝 , 是我国货币历史的分界线 , 在宋朝之前 , 人们使用各类金属货币 , 由于金属的特殊性 , 无法制造大数额的代币 , 又因金属拥有一定的重量 , 使得大量携带十分不方便;于是到了宋朝 , 这个商品经济发展较为发达、政局也相对稳定的朝代 , 金属货币显然无法满足全部的经济需求 , 就产生了中国最初的纸币 , 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会子和交子 。 会子和交子的出现 , 不仅刺激了商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 同时也是中国货币历史上伟大的革新 , 也是古人智慧的展现 , 是时代的宝贵“财富”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