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人类先祖月经既浪费,又容易暴露自己,为何这个性状没有消失?】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女性一次月经量在30-50毫升之间 , 这可是实实在在的血啊 , 而且还是一月一次的白白浪费了 , 除了浪费外 , 在早期人类还在野外生存时 , 身体流血也是非常不利的 , 因为食肉动物的嗅觉往往都很灵敏 , 尤其是对血腥味 , 所以 , 显然月经也会更容易暴露自己 。
那么 , 人类为何会有月经这种看似不利于生存的习性呢?人类祖先又是如何在月经时生存下来的呢?我们从进化的角度来聊一下这个问题 。
女性的月经
月经其实有一个学名叫动情周期 , 也称发情期 , 这是所有动物都有的一个生理周期 , 但是大多数动物是隐性月经(covertmenstruation) , 简单地说就是月经期不流血 , 也就是说它们有月经 , 但是在没有怀孕时子宫内膜是被吸收的 , 与隐性月经相对的是显性月经(overtmenstruation) , 在自然界中 , 只有灵长类动物和少部分的哺乳动物(比如蝙蝠)属于这类月经 , 最明显的就是子宫内膜脱落并伴随血流出体外 。
在开始我们就说过 , 人类的这种显性月经看起来是不利的 , 但是它之所以能够一直被保留 , 显然是对生存有利的 , 只有这样自然选择才不会淘汰掉这个性状 。 那么 , 看似不利的月经对人类到底有什么好处呢?这就与人类的胎儿有关了 。
在自然界中 , 人类的胎儿与母体比是相当高的 , 不信我们来看一组数据 , 体重为150公斤的母虎产下的幼崽只有1公斤左右 , 虽然它一次能产下1-3只幼崽 , 但按照3只算也就3公斤 , 体重为100公斤的雌性大熊猫产下的小熊猫体重平均只有150克左右 。
而人类的女性即使怀孕体重会增加也就只有平均65-75公斤之间 , 生下的孩子我们即使把双胞胎或者多胞胎的情况排除 , 刚出生的婴儿也有平均2.5-3公斤 , 占母体体重的约5% , 而小老鼠只占母体的不足1% , 大熊猫幼崽只占母体的0.15% 。
显然在母体中胎儿越大 , 对母体的行动越不利 , 而在自然界中 , 动物的幼崽由于很小 , 所以在整个的妊娠期对母体的影响是很小的 , 母虎照样自己捕猎 , 雌羚羊照样能够高速奔跑躲避食肉动物 , 我们甚至看不出它们腹部的隆起来 。
但是 , 人类就不同了 , 且不说剧烈的孕吐 , 就单单说一天天长大的胎儿就大大限制了母体的行动 , 无论是劳动能力还是奔跑能力都受到了极大的影响 。 这与人类显性的月经又有什么关系呢?答案就是有选择性 ,
月经期后的14天就是排卵期 , 这相当的固定 , 同时妊娠期也高度的固定 , 这就让人类有了选择 , 毕竟在原始人时期 , 原始人的生存与食物息息相关 , 这样他们就可以在食物充足时选择怀孕 , 毕竟整个妊娠期对食物的需求量会增大 , 这样会大大增加胎儿的成活率 。 这是其一 。
其二与人类的生存方式有关 , 从南方古猿开始 , 人类的祖先就是高度群居的动物 , 与其他群居动物不同的是人类的繁殖权几乎是平等的 , 不会像狮子、猴子那样一只雄性霸占多只雌性 , 这种繁殖方式其实也是有弊端的 , 因为在人类演化早期是没有什么伦理之说的 , 那么如何避免女性在怀孕之后尽可能少的发生繁殖行为呢?(对胎儿不利)
答案就是显性月经 , 到女性怀孕之后 , 显性月经停止 , 此时的人会意识到自己怀孕了 , 从而减少繁殖行为 , 保护正在发育的胎儿 , 这其实与自然界中动物有固定的发情期不谋而合 , 固定的发情期就意味着其他时间是没有繁殖行为的 , 这其实也是一种保护机制 。
最后就是繁殖力了 。 从如今的角度看 , 人类的繁殖力是比较弱的 , 在我们的家养动物中 , 鸡可以每天下蛋(如果受精就是一只小鸡) , 猪一窝可以生十几只 , 而且平均一年一窝 , 再把目光放到自然界 , 狮子虽然一胎只有2-3只幼崽 , 但是它们平均3年能生两胎 , 从3岁性成熟开始 , 一直到15岁 , 繁殖能力都是存在的 , 而人类一生可能只生1-3个孩子 。
推荐阅读
- 科学家提前预测千年后的人类模样,会有巨大变化,变回大猩猩?
- 2022年日食将现身!我国局部地区可见,为何有人认为是灾难要降临
- 杨利伟在太空听到神秘“敲门声”,11年后才找到真相,还好他机智
- 地球上最危险的非碳基生物是什么?它们分别都是怎样从我们消失的
- 迪拜将建巨型月球,500美刀就能体验“在地登月”
- 宇宙最强的光扫过地球,科学家:那是一条19亿年前发出的信息!
- 科学家发现一个“天体人”,竟然是宇宙中唯一存在的生命。
- 量子力学也阴阳学说异曲同工?能证明灵魂存在吗?
- 人类文明进步的不同轨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