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宇宙是个筐,银行也在往里装


元宇宙是个筐,银行也在往里装


文章图片


元宇宙是个筐,银行也在往里装


文章图片


元宇宙是个筐,银行也在往里装


关心区域发展的朋友可能会发现 , 目前国内包括大湾区、上海为龙头的长三角地区 , 都已将元宇宙作为重点发展培育项目 , 其中上海、合肥、广州等地更是政策不断、跑步进场 。
区域项目不断落地 , 地区企业、政务服务、银行金融等行业 , 也在加快对元宇宙的探索 。 以银行为例 , 这两年集体走上元宇宙布局的快车道 , 且有不少成果落地 。
元宇宙固然争议颇多、博眼球的项目不少 , 比如前两天引发关注的元宇宙婚礼 。 但从银行的实际动作来看 , 看起来更务实 。
最近银行加码元宇宙的新闻不断 , 似有“爆发”趋势 , 让市场再次将目光放到元宇宙在金融领域的应用 。 本文就跟大家一起看看 , 银行在元宇宙赛道的“基本盘” 。


用户认可才是真的好
这两年 , 经过各大媒体的“教育”和“洗礼” , 不管能不能搞明白元宇宙是什么 , 大家聊到这个话题都能侃上两句 , 不仅限于沉浸式社交、游戏、资本这些关键词 。
也因为元宇宙在泛文娱领域“太火” , 让其名声算不上太好 。
基于元宇宙虚拟空间的社交 , 成为大家最为熟悉的元宇宙应用场景 , Soul更是打出元宇宙社交第一股的名声;大厂、地产、游戏公司、服装潮牌 , 不管什么行业 , 都在争相推出元宇宙平台......
但由于没有更加有建设性的实际落地应用 , 仅涉足软性的社交娱乐 , 让元宇宙看起来多少有些“不务正业”了 , 质疑自然不少 。
但银行似乎不这么看 , 资本也不这么看 。
事实是 , 元宇宙应用绝不只限于社交文娱领域 , 三林曾在之前的「早科技」栏目介绍过一些元宇宙应用(点击文末标题 , 阅读历史文章) 。
下面咱就以银行为例 , 看看软性娱乐之外 , 未来元宇宙对普通消费者能有哪些潜在“便民”应用 。
根据三林统计 , 目前银行涉足的元宇宙应用 , 大致包括虚拟营业厅、数字员工、数字藏品等 , 其中虚拟营业厅和数字员工是今年银行“扎堆”的热点 。
今年举办的2022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上 , 工商银行以其支行网点为原型进行了3D建模 , 打造出一个线上元宇宙营业厅 。 建设银行也秀了一把肌肉 , 在展厅里全面展示了旗下的金融元宇宙世界 。
7月份 , 工行发布了自家的“VR元宇宙虚拟营业厅” , 加速元宇宙智慧网点建设 , 外界普遍认为 , 工行此举有望降低网点的日常运营成本、加快数字金融建设 。
数字员工也不是今年的新事物 。 去年年底 , 百信银行、江南农商银行等地方性银行 , 都已推出自家的数字员工 , 工行等宇宙行就更不必说 。
至于数字藏品业务 , 南京银行、光大银行等都有尝试 , 不支持二级市场交易 , 仅限自己持有 。
总体来看 , 银行对于元宇宙的期待不少 , 布局动作也很是迅速 。
【元宇宙是个筐,银行也在往里装】问题是 , 这些应用的潜力有多少?银行布局元宇宙 , 是一件投入和产出成正比的事情吗?
银行为何争相布局元宇宙?
元宇宙固然是风口 , 但银行这么关注 , 笔者以为 , 跟元宇宙的特点分不开 , 其应用潜力也是基于其特点:1.虚拟数字人;2.沉浸式体验的场景;3.数字资产 。
对于银行来说 , 一方面数字化转型是确定的浪潮 , 一方面虚拟金融服务的价值正在逐渐提升 。
一个有应用潜力 , 一个有应用需求 , 两者碰面 , 一拍即合 。
我们先看数字化转型 。
在当前数字化转型的迫切要求下 , 对于银行来说 , 拓宽业务渠道、加速推进数字金融 , 是当前不确定世界中为数不多确定的事情 。
数字金融的概念很大 , 从我们这些银行服务的受益者来说 , 其实数字化不难理解 , 好处也很明显 。
以上面提到的数字员工为例 , 当这项服务健全且没有技术漏洞后 , 我们不必去银行营业厅现场办理各种业务 , 而是可以直接在银行的虚拟营业厅、通过虚拟的数字员工完成业务办理 。
相较于目前银行已经推出的手机银行及其线上业务 , 虚拟营业厅和数字员工优势明显——可以和线下一样实现一对一服务 , 当客户不知道怎么操作 , 员工可“面对面”进行引导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