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图片
川藏线必吃打卡 。
文/吴鹤鸣
编辑/范婷婷
张保经常会自己开车 , 跑到四川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 , 诸如若尔盖县的牧区 。 当地海拔3650米 , 几年前刚来到这里时 , 他还会有些高原反应 , 如今身体已经适应了 。 他是“臧家阿哥”的合伙人之一 , 也是其电商负责人 。
2011年 , 张保就自己做电商 , 卖的是内衣 , 2013年就拿到天猫颁发的最快成长商家奖 。 从白手起家 , 到高峰时期年销9000万的业绩 , 张保只用了5年 。 但随着无钢圈内衣的兴起 , 张保的店铺销量开始下滑 , 他也逐渐放手 , 最后卖掉店铺 , 回到安徽老家 , 一边陪孩子 , 一边寻找合适的项目 。
2021年 , 臧家阿哥成立10年 , 也是张保电商生涯的第10年 , 经朋友介绍 , 张保与创始人索朗江措相识 。 此时的臧家阿哥因为疫情 , 线下营收受挫 , 需要在线上打开市场 , 此前臧家阿哥主打旅游景区市场 , 年营收超过2亿 。 这是索朗江措拉张保入伙的原因 , 也是张保即将面对的难题 。
景区买卖
索朗江措在下海之前 , 是九寨沟当地的公务员 。 索朗 , 在藏语中意指福气、福德 , 江措 , 也同嘉措 , 意思是大海 , 大家喜欢叫他江总 。
距离九寨沟不远的松潘县和北边的若尔盖县 , 都是牧民生活的区域 , 已经是西藏和陕西、四川三省交界的地方 , 所以在九寨沟景区商店里 , 除了来自义乌造的木制钥匙扣、手串以及小型经幢等景区标配纪念品 , 还有来自牧区的风干牛肉 。
从小生活在藏区 , 索朗江措闻着牛肉香 , 烤着牛粪生的火长大 。 家中的大哥做的就是风干牛肉生意 , 小弟也开着一家风干牛肉厂 。 当索朗江措在景区里吃到所谓的风干牛肉时 , 他就觉察出不对劲 , “不管是什么肉 , 肯定不是牛肉” 。 当年在景区小卖场卖的风干牛肉 , “有8成以上都是鸭肉或者猪肉混充” , 这个比例只高不低 。
【广州市|它在川藏线上火了十年,年销2亿后上线】
风干牛肉在当时并不盛行 , 来旅游的游客很难吃得出好坏真假 , 有时候商贩用牛肉做试吃 , 实际卖的却是别的肉 。 而九寨沟等一般景区的买卖 , 做的都是来往的游客 , 基本没有回头客的生意 , 买点当地的土特产回家是很多人的习惯 , 所以景区商贩们习惯了一锤子买卖 。
索朗江措看到这样的市场 , 决定自己下场 。 2011年 , 索朗江措29岁 , 在阿坝开了厂 , 同年 , 恰逢彭州市招商引资 , 索朗江措将工厂搬迁至彭州市濛阳镇 , 不过此时的工人也就十多人 , 多数是当地的藏民 。
即便单价较高 , 自家牛肉依旧广受游客欢迎 , 真牛肉和假牛肉 , 一吃便知 , 臧家阿哥很快打进景区的小卖场 , “一开始就铺了一两家店” 。 因为体量小 , 起初一、两箱(1箱90公斤左右)的订单也会接 , 但第一年的产值就超过800万元 。 相比单价较低的用鸭肉等混充牛肉的低价产品 , “经销商更喜欢单价更高的真风干牛肉” , 所以索朗江措的牛肉很快铺开 , 经销商订购的数量越来越多 。 第二年 , 产值就已经超过2000万元 。
川藏线必吃打卡
从成都出发 , 一路向西 , 经过雅安、泸定 , 到达稻城亚丁 , 中间要经过7座海拔4000米以上的高山 , 再往西 , 经过巴塘芒康、左贡、八宿 , 穿过然乌湖 , 再到林芝游览休整一日 , 经过巴松措再向西 , 最终就会到达雪域圣城拉萨 。
如果安排得紧 , 这个过程总计10天 , 这就是318川藏线 , 这条线上并不孤独 , 一年到头总有不少人组队自驾或者骑行 , 营销文案更是打出“一生必要走一次川藏线”的文案 。 塞外景致一向大开大阖 , 开人心胸 , 一路草原花海 , 群峰连绵 , 文案虽然夸张 , 但也未必言过其实 。
这一路的景区商店里 , 都有索朗江措的“臧家阿哥”风干牛肉 。 除了在318上 , 在九寨沟 , 在青海 , 一路延伸到拉萨 , 都有臧家阿哥的身影 , 在九寨沟 , 还建了一座自家的大卖场 。
这是索朗江措在这条线上打拼多年的成绩 , 很多时候索朗江措亲力亲为 , 经常待在卖场里 。 自从自家的风干牛肉打进景区 , 销量就一路攀升 , 最高的时候年销售额超过2亿元 , 经销商也乐意进他家的货 。
推荐阅读
- 水库|广州增城山角水库露营,一个很少有人打扰的营地
- 广州市|实拍广州“海心桥”,珠江上第一座纯步行桥,只能步行,不能走车
- 广州市|在广州上下九旅游,逛完整一条街,都没看到几个人
- 广州市|如果不知道去哪,可以去广州旅游,这儿不会让你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