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古往今来 , 为民做主的官员总是会受到百姓的爱戴的 。 特别是那些时刻把百姓利益放在第一位的官员们 , 哪怕是在死后也会名垂青史 。 在我国历史上 , 这样的官员的数量还是很少的 , 而包拯就是这少数中的一员 。
关于包拯的历史故事可谓是比比皆是 , 但影视剧中的包拯的形象总是顶着黑色的皮肤 , 并且在额头处还印有一个弯月牙 。 其实这些形象的变化都是从京剧中的包拯的扮相衍生出来的 , 历史上的包拯长得与常人无异 。 在当初包拯还不出名的时候就曾经帮助过很多的百姓 , 有一回他让农夫把已经被割掉舌头的老牛杀掉 , 然后再把肉卖掉 , 根据这个方法包拯查到了前来自首的小偷 。
01担得起包青天的包拯
一旦说起包拯包青天 , 人们的脑海中就会自然而然地浮现出一张黑色的 , 且非常严肃的面庞 。 包拯的这种形象已经深入人心了 , 甚至是深入人们的灵魂了 。 殊不知如果历史上的包拯知道自己在后人的心中是这样的长相 , 估计哭瞎双眼的心都有了 。
【农夫的牛,舌头被偷割,包拯:把牛杀了肉买了,小偷会自首】其实史书上关于包拯的真实相貌的记载很少 , 想必也是因为他长得并不特别 。 如果真的是一脸黑的形象 , 史料上肯定会详细记载的 。 而包拯最为突出的也不是他的相貌的问题 , 他断案的高智商以及为民伸冤的功绩才是他一生的荣耀 。
做一时的好官容易 , 但是做一世的好官是非常的难得的 。 而包拯却是千里挑一中的那个最为刚直不阿的好官 。 因为他不仅为百姓鸣不平、更不畏惧权贵的威胁 , 因此才会成为人们口中的包青天 。
包拯的一生都在官场上沉浮 , 就连去世前还在忙碌着自己手中的工作 。 在包拯任职的时候 , 曾经向朝廷弹劾过一众的皇亲国戚 。 从贩卖私盐的官员 , 再到贵妃家的亲戚等都受到过包拯的这种“关怀” 。 在面对有才能的人的时候 , 包拯更是极力向朝廷推荐 。 在做地方官的时候 , 包拯更是为当地的百姓们办了不少的实事儿 , 也因此当深受百姓的爱戴与敬仰 。
02包拯出其不意的断案
包拯断案可谓是铁面无私 , 不苟言笑 。 但是这不代表他办案死板没有方法 。 相反的 , 包拯只是长得比较呆萌 , 但是心里和脑袋里面的想法可谓是多如天上的星星一般 。
做地方官的时候 , 包拯就接到过一位农夫前来报案 。 原来这位农夫家的老牛被别人割去了舌头 , 已经奄奄一息了 。 但是关于割掉老牛舌头的人却不知道所踪了 。 要知道以农业为主的封建社会下 , 一头牛是百姓们家中重要的劳动力了 , 可以说这就是相当于现在农民们种地的工具 。 而当时的政府对耕地的牛的管制也是非常严格的 , 如果私自杀牛或者是贩卖牛肉都是违法的 。
除非是牛本身生了大病无法治愈 , 抑或是干不动农活的牛才可以宰杀 。 由此可知这位农夫的心里当时是多么的着急 。 包拯见状后心里也跟着有些难过 。 但是他表面上还是平静如水 , 同时心里也在盘算着这件事应该怎么解决 。
最后包拯告诉老农回家把这头牛杀了 , 并且大张旗鼓地把肉拿到集市上去卖 。 老农听到包拯这话都愣住了 , 眨着一双迷茫的眼睛看着包拯 。 谁知包拯看出了他心中的疑惑 , 于是对他说“你且大胆的去卖牛肉 , 我保证你无罪 。 并且你这头牛也活不了多久了 , 你还能因此换些银两 , 同时还能把凶手引出来” 。 农夫听完包拯的话半信半疑的回到了家中 , 思来想去还是决定相信包拯 。
第二天一早 , 农夫就带着已经分切好的牛肉 , 拉到了集市上 。 因为牛肉是当时比较难得的食材 , 所以很多百姓都闻风而来 , 这其中就包括那个割牛舌的凶手 。 只不过这次这个凶手不是来买牛肉的 , 而是来确定农夫是不是真的在卖牛肉 。
在凶手确定农夫是真的把自家的牛给杀了之后 , 他便一路小跑到包拯那去告发农夫私自宰杀售卖牛肉 。 包拯听完后便派人去把那位农夫带到县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