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在过去的20年间 , 纳米材料化学悄然地走进了我们的视线 , 并且正以越来越重要的姿态展现着她无穷的魅力 。 尽管眼下纳米材料层出不穷 , 甚至于有些纳米材料已经成功进入了工业化应用阶段 , 但是我们依然仅仅是在纳米材料科学的门前徘徊 , 还有太多的未知和潜能等待我们去发掘 。
为了应对现代社会对于先进材料尤其是纳米材料的需求 , 近十年来研究者们开发出了数种用于合成纳米材料的新技术 , 借此来提高材料的物理化学性能 , 溶胶-凝胶法合成纳米材料就这样应运而生 。
溶胶-凝胶法是用含高化学活性组分的化合物作前驱体 , 在液相下将这些原料均匀混合 , 并进行水解、缩合反应 , 在溶液中形成稳定的透明溶胶体系;溶胶经过陈化 , 胶粒间缓慢聚合形成失去流动性的三维空间网络结构的凝胶 。 凝胶经过干燥、烧结 , 便可制备出性能优良的纳米材料 。
1.溶胶-凝胶法简述
早在1844年 , Ebelment第一次成功用溶胶-凝胶法合成了二氧化硅 , 并且20世纪60年代早期便出现了应用于玻璃板的商业溶胶-凝胶涂层 。 但是 , 溶胶-凝胶科学真正意义上的发展开始于1981年在帕 多瓦举办的“第一届凝胶法制备玻璃和陶瓷国际讨论会” 。 自此之后 , 对溶胶-凝胶法的研究经历了显著的增长 , 关于溶胶-凝胶技术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文献大量出现 , 同时该方法也被广泛应用到铁电材料、超导材料、生物材料、薄膜及其他材料的制备 。
基于溶胶-凝胶法 , 人们已经能制成大量的复杂材料 , 并且研究相应的理论 。 近年来 , 有报道的基于溶胶-凝胶技术合成的新材料有发光太阳能集光器 , 用于智能窗户的光致变色、电致变色和气致变色板 , 环境和生物杂质传感器 , 在可见光范围内可调的固态激光器 , 线性和非线性光学材料 , 半导体量子点和可用于诊断和生物标志物的稀土离子络合物 。
2. 应用实例
溶胶-凝胶法合成物质路线图
2.1 溶胶-凝胶法制纳米金属氟化物
金属氟化物是典型的固体结晶物 , 与金属氧化物相比 , 在一些特别的多相反应中 , 金属氟化物的催化性能更活泼而且化学性能更稳定 。 由于这些优异的性能 , 在过去的十年 , 金属氟化物获得了广泛的关注 。 一般来说 , 有两种基于溶胶-凝胶法的金属氟化物合成方法 , 一种是间接法(TFA)另一种是直接氟解法 。 间接法在合成过程中不直接形成金属氟化物 , 而是先生成三氟醋酸盐凝胶 , 再经过热降解最终生成金属氟化物 。 直接法则是氢氟酸氟解前驱物(如金属醇盐)后直接生成金属氟化物 , 在酒精溶液中金属醇盐和氢氟酸的一般反应式如下:
间接法
氟解法制纳米MgF2增透膜
直接法
MgF2在较宽的波长范围内的范围内可光传输 , 且具有1.38的低折射率指数 。 传统制备MgF2涂层的方法是溅镀或蒸发法 , 这可以获得一层致密的膜层 , 但是要求基材尺寸小 。 但是 , 为了在玻璃基体上制出一层增透性良好的膜 , 金属氟化物的低折射率还不足以低至100%的透过率 。 所以 , 膜层中就需要存在孔隙使整体获得足够低的折射率 。
制备MgF2的主要步骤是金属前驱物与无水氢氟酸(溶解在酒精或乙醚中)在无水溶剂中(通常是酒精)反应 , 获得的均匀分布的纳米颗粒直径低于20nm , 反应式如下:
该合成法中 , 最合适的前驱物之一是甲醇镁Mg(OCH3)2 。 在甲醇中 , 可以获得透明的MgF2溶胶 。 且在溶胶-凝胶合成过程中 , 反应唯一的副产物就是甲醇本身 。 但是 , 商业Mg(OCH3)2不够纯 , 不能直接用于反应 , 必须有Mg金属和无水甲醇反应制得 。 而且 , 反应只能在甲醇中进行 。 将反应后获得的溶液浸涂在玻璃上 , 并在一定温度下固化 , 就可以获得抗反射膜 。 制得的MgF2薄膜分布均匀且折射率指数低 。
推荐阅读
- 用于晶体球状亚微米颗粒制造的液体脉冲激光熔化——机理、过程控制和应用(1)
- 中国发现抑制新冠“大杀招”,可尽快结束新冠疫情
- 爆款权威消息,可尽快结束新冠疫情,中国发现抑制新冠“大杀招”
- 权威消息:中科院发现清除新冠病毒纳米材料,有助于尽快结束疫情
- 站在上帝视角看自己
- 如今的黑猩猩为何没有进化成人?难道进化论是伪科学?
- 《流浪地球》的核心价值观就是:功成不必在我,但功成必定有我
- 神舟14号6月5日左右发射,有女航天员?她们在太空来例假怎么办
- 用于多功能应用的多层 MXene 异质结构和纳米杂化物:综述(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