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在二十大报告(全文版)中 , 「旅游」仅出现了两次 。 但与旅游相关的历史文化、红色资源、乡村振兴、低碳发展、海洋经济、数字经济等词汇频繁出现 , 或昭示着今后较长一段时间里旅游发展的重点领域 。
文化旅游
讲好中国故事 , 传播中国好声音
在二十大报告(全文版)中 , 「旅游」仅出现的两次均与「文化」紧密相连 , 「文化」更是单独出现了58次之多 。
第一次是在第八部分【推进文化自信自强 , 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第四小节【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 , “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 , 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 。 ”
在这句话之前 , 还有一句是“加大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力度 , 加强城乡建设中历史文化保护传承 , 建好用好国家文化公园 。 ”
长城国家文化公园
不难看出 , 未来的旅游与文化的关系将会更加紧密 , 顺应趋势为旅游产品注入文化内涵的企业方可存活 。
过去 , 业内更多地认为「文化旅游」属于运动范畴 , 是旅游的一种类型 。 「文化」是其吸引物和游客出游目的所在 , 也是其不同于其他旅游类型的地方 。
现在 , 「文化旅游」更多地被简称为「文旅」 。 原本的「旅游」慢慢地好像只剩下了动词含义 , 即“去旅游”;其名词含义“旅游活动”“旅游行为”“旅游行业”等慢慢地被「文旅」所替代 。 「文化」和「旅游」密不可分 , 「文化」成为「旅游」应有之义 。
二十大报告中还提到了“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 。 未来一段时间里 , 主旋律、正能量景区、故事仍将受到舆论、年轻群体追捧 。
第二次是在第十三部分【坚持和完善“一国两制” , 推进祖国统一】 , “发挥香港、澳门优势和特点 , 巩固提升香港、澳门在国际金融、贸易、航运航空、创新科技、文化旅游等领域的地位 , 深化香港、澳门同各国各地区更加开放、更加密切的交往合作 。 ”
香港维多利亚港
这里的用词也印证了上面的说法 , 「旅游」的名词含义正在慢慢地被「文旅」所替代 。 二十大报告中「旅游」第一次出现的表述是“以文塑旅、以旅彰文 , 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 。 ”这里的「文化」和「旅游」还是两个概念 。 而到了「旅游」第二次出现的时候 , 表述直接就是「文化旅游」了 。 综合考虑其语境 , 基本等同于过去「旅游」所表达的含义 。
红色旅游
用好红色资源 , 抓好宣传教育
在二十大报告中 , 关于「红色」的内容无法通过统计某个或某几个字词来佐证其重要或是不重要;但关于「红色旅游」是未来一段时间内旅游发展的重点领域这件事 , 想必是毋庸置疑的 。
除却无法估量的重视外 , 在第八部分【推进文化自信自强 , 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第二小节【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有写到 , “用好红色资源 , 持续抓好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宣传教育 。 ”
红色旅游主要是指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和战争时期建树丰功伟绩所形成的纪念地、标志物为载体 , 以其所承载的革命历史、革命事迹和革命精神为内涵 , 组织接待旅游者开展缅怀学习、参观游览的主题性旅游活动 。
延安中共中央西北局旧址
进入新时代 , 红色旅游发展迅猛 。 现已建成300家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 近三年来全国红色旅游接待游客累计达34.78亿人次 , 综合收入达9295亿元 。
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 , 通过场景营造、文旅演艺等多种方式用好旅游资源仍会是潮流 。
乡村旅游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 发展乡村特色产业
第四部分【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 , 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第三小节【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 “加快建设农业强国 , 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 。 发展乡村特色产业 , 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 。 统筹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布局 , 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 ”
二十大报告指出 ,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 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乡村 。 ”
推荐阅读
- 香港|香港是一个很有特色的城市,喜欢旅行的人千万别放过
- 喀纳斯|边境区域是国家公园,景区包括喀纳斯、禾木、乌尔禾等景区
- 琼州海峡|中国第二大岛,跨海大桥要来了?
- 香港|香港人口密集,发展突飞猛进,提供各式各样的景点和活动
- 沙捞越|沙捞越姆鲁山登顶纪实
- 越南|越南北部的河内,不出国门,也能尽览越南的“盛世美味”
- 喀纳斯|喀纳斯国家公园有哪些景点?
- 红色旅游|中国“很干净”的城市,比深圳低调,比三亚迷人,来了就想住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