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图片
【哈佛法学院教授:用小白鼠的脑子模拟了人的大脑】

“生命科学”是基础科学的重要分支 , 是一个很大的学科交叉学科 。 “生命科学”研究的内容五花八门 , 不但包含了医学的各种领域 , 还包括化学、生物等学科 。 大多数科学家都是从医学界入手 , 经过多年的科研之后 , 转向生命科学领域 。 但是 , 这些“跨界”的人才是否在生命科学领域能够占有一席之地则不得而知 。 不过 , 一位哈佛法学院的教授 , 用他半路出家的研究成果 , 让人们看到了“跨界天才”的希望 。 2018年10月 , 来自哈佛大学法学院的科研人员在国际权威的美国政治学期刊《公正》发表了一篇论文 , 用小白鼠的脑子模拟了人的大脑 , 使得人们可以通过实验来证明 , 原来小白鼠的脑子能够反映出人的行为以及思维模式 。
从这篇论文来看 , 小白鼠实验确实很有成效 。 有了这个突破 , 接下来小白鼠实验的工作才能有所推进 。 在动物脑研究上取得创举之前 , 许多科研人员为了研究大脑对行为的影响 , 采取的方法是“观察法” 。 而这种观察的基本思路就是把人的大脑看成像一个巨大的“摄像机” , 这个摄像机上的参数可以被测量 , 比如一些神经元的数量、位置等等 。 如此一来 , 我们就可以通过观察摄像机上看到的参数 , 来预测大脑对动物行为的影响了 。 但是 , 这种方法是对大脑影响行为的原理一知半解 , 且观察难以及时 。 于是 , 科研人员就试图用一个小白鼠在没有任何“任务”和“负载”的情况下 , 也能模拟出人的大脑 。
这不出意外的遭到了众多研究者的反对 , 因为小白鼠没有“任务”、“背后的信号” , 它的行为是什么样都跟它没有关系 , 这些研究者不愿意在实验前做这种不科学且浪费时间的事情 。 由此 , 研究者们决定放弃使用小白鼠模拟人大脑的方法 , 转而寻找有趣的“超验者模拟实验” 。 一位来自波士顿大学的科研人员开始了他的“超验者模拟”实验 。 在他的研究中 , 他从人的大脑中分离出了一种类似于电信号(radioactivity)的高通滤波器 。 利用这种滤波器 , 研究者向大脑中输入了大量的电信号 , 再使用电信号的强度和频率 , 测量大脑对电信号的反应程度 。 在接下来几个月时间内 , 有了这个系统的辅助 , 研究者对小白鼠进行了多次“训练” , 从小白鼠的脑海中收集到了大量的电信号数据 。
这些电信号的强度和频率与小白鼠大脑中的滤波器的强度和频率一致 , 因此 , 就能够测量小白鼠大脑的反应性了 。 那么 , 研究者到底是怎么发现这个神奇的大脑呢?原来 , 对小白鼠大脑的模拟主要依靠其中一个“超验者”的大脑 。 在论文中 , 研究者提到 , 科学家在进行“超验者模拟”实验的时候 , 他们给大脑注入“大麻” 。 “大麻”中的成分是水和咖啡因 , 其中咖啡因可以麻痹大脑 。
推荐阅读
- 如何研究生命科学?
- 自然科学是人为科学的一个子集 从定义上来看,人为科学的研究内容
- 生物是不是自然科学?
- 专家警告:“星链”卫星碎片或将造成毁灭性空难
- 生物中的“新材料”,未来会是怎样的?
- 生命科学是什么?
- 生命科学的研究范围有哪些?
- 卷出新高度:韦布空间望远镜发现破纪录的古老星系
- 生物学的基本原理其实是非物理基础科学,而且不易被人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