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昏恋”变“黄昏骗”,需警惕的不只是“单身老人”


“黄昏恋”变“黄昏骗”,需警惕的不只是“单身老人”


文章图片


“黄昏恋”变“黄昏骗”,需警惕的不只是“单身老人”


谎称儿子患病急需钱 , 骗子将罪恶之手伸向70岁的“好友”;老伯想来场“黄昏恋” , 携手走过下半生 , 不料竟遇到了“黄昏骗”!近日 , 上海浦东警方接连破获两起涉老诈骗案 。 (10月20日 澎湃新闻)
经济快速发展 , 医疗保障日益稳固 , 生逢太平盛世的单身老人 , 面对孤单的生活 , 渴望牵手爱情 , 与“有情人”共度晚年生活 , 让自己的“夕阳”更加美丽 , 乃合情合理之事也 , 社会理应尊重老人对“爱的呼唤” , 成人之美 。

然而可恶的骗子却没“闲”着 , 而是将目光转向了日益庞大的单身老人群体 , 打起“小算盘” , 精心设计骗局 , 打着“黄婚恋”的旗号 , 将黑手伸向“单身老人” , 引诱着梦想“双宿双飞”的单身老人往“坑”里跳 。
岁月不饶人 , 随着时光的流逝 , 老人纷纷告别原有之工作岗位 , 远离主流社会;加之市场就业的制约 , 子女纷纷外出谋发展 , 与老人交流、沟通减少;老人获取社会信息之渠道 , 逐渐减少 , 从而导致了“轻信”等从心底滋生 。
借“婚恋”行骗 , 不仅让“单身老人”有限的养老金付之东流 , 导致其晚年生活质量下降 , 而且还亵渎了神圣的“爱情” , 让其对更加美好生活的向往 , 遭受致命的打击 , 更影响到了社会的和谐 , 触及到了法律底线 。

少年夫妻老来伴 。 现实中 , 打着“婚恋”旗号之骗术之所以屡屡得手 , 虽看似骗子骗术高明 , 然冷静思之 , 实则透出了众老人尤其是单身老人 , 精神生活贫乏 , 折射出了众老人防骗意识淡化之痛 。
今日之老人 , 乃昔日社会的建设者 , 而今当他们老了 , 我们理当尊重并满足其对更加美好生活的追求 , 让“夕阳”也更加美丽 , 为此 , 面对“黄婚恋”变“黄昏骗”理应高度重视之 。

面对突如其来的“桃花运” , 要捂紧自己的“钱袋子”切不可轻易透露自己的钱财与收入 , 保持冷静的头脑 , 切莫被“爱情”冲昏了头脑;面对对方索要钱财之意向 , 多向亲朋、子女征求意见 , 避免受骗上当 。
同时 , 单身老人之子女 , 也当更新观念 , 别总认为让父母有吃、有穿就是尽孝 , 而当挤出时间 , 或常回家看看 , 或经常打打电话 , 了解其生活起居 , 向其讲讲工作与社会上的事 , 以解其精神生活贫乏之痛 , 让其感到被关爱、被重视 , 从而面对“爱情”保持冷静 , 避免“急于求成” 。
关爱老人 , 理应是社区及村级组织的重要之职责;为此 , 社区、村级组织也需急“单身老人”之所急 , 或将辖区内的单身老人 , 组织起来 , 开展老人喜闻乐见之活动 , 为擦亮爱情火花提供条件;或主动当起“月下老” , 为单身老人牵线、搭桥 , 不给骗子以机会 。
解铃还需系铃人 , 要破除此丑行 , 渴望爱情的“单身老人”责无旁贷 , 理应提高警惕;然而面对狡猾之骗子 , “单身老人”终归“力不从心” 。 因此 , 面对“黄婚恋”变“黄昏骗” , 需警惕的不只是“单身老人” 。
【“黄昏恋”变“黄昏骗”,需警惕的不只是“单身老人”】(尚凡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