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人造太阳”再获突破性进展!今年冬天再冷都不怕了?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我国新一代“人造太阳”科学研究近日又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 据有关媒体介绍 , HL-2M等离子体电流突破100万安培 , 创造了我国可控核聚变装置运行的新纪录 , 为向装置的最终聚变点火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 这项技术再次跻身世界的前列 。
我国是参与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计划的重要国家之一 , 从2003年开始 , 我国就启动了全超导托卡马克装置的研发和建造工作 , 这个装置被命名为EAST , 和英文中的“东方”同名 。 简单地说 , 这个装置就是模仿太阳内部核聚变的原理 , 通过磁场约束以及真空绝抗燃 , 将高温等离子体“管控”起来 , 使得在容器内部的氢同位素发生核聚变 , 最终释放大量能量 。
【我国“人造太阳”再获突破性进展!今年冬天再冷都不怕了?】我国在“人造太阳”的研发和试验上 , 近几年来屡次获得突破性的进展 , 比如 , 2016年的时候 , 位于合肥的EAST实现了等离子体5000万度持续放电102秒;2018年 , 又实现了等离子体1亿摄氏度下运行10秒的成绩;到2019年又将这一纪录增加到20秒 。 随后 , 我国又系统性地对该装置的内壁材料、等离子体控制设施、高功率加热装置等进行了升级改造 , 结果性能大幅提升 , 于2021年实现了1.2亿摄氏度下持续运行101秒、1.6亿摄氏度下持续运行20秒新的世界纪录 。
一些网友把“人造太阳”与悬挂在我们头顶上的太阳搞混淆了 , 认为“人造太阳”如果研发成功了 , 相当于在空中悬挂另外一个太阳 , 那么自然就会联想到即使冬天再冷也不怕了 。
实际上这种理解是不正确的 , 因为“人造太阳”从外观上看是一个密封的巨大“容器” , 表面并不会发光发热 , 而是利用高强材料和耐受性极强的容器 , 在内部形成一个极高温的环境 , 从而弥补无法在地球上模拟太阳内部超高压的状态 , 然后借助核聚变释放的能量将这些能量进行转化 , 继而在其他领域进行能源输出应用的目的 。
因此 , “人造”太阳并不能直接提供给我们热量 , 而且目前包括我国在内的少数国家所进行的“人造太阳”试验 , 从结果上看仍处于比较初级的水平 , 其输出的能量仍然大于输入的能量 , 还远未达到量产和应用的阶段 , 所以想利用现在的“人造太阳”来抵御寒冬的想法 , 现在看还很不现实 。
但是 , 近年来我们在“人造太阳”取得的一个又一个突破性进展 , 为最终实现真正的可控性核聚变打下了坚实基础 , 一旦那个“临界点”被突破 , 世界的能源格局必将深刻改变 , 困扰世界各国的能源短缺危机也会轻易化解!
#我国人造太阳研究获突破性进展#
推荐阅读
- 北极附近发生“冰海啸”,是异常征兆?分析:错误解读,为凌汛
- 核聚变发电有望了?我国新一代“人造太阳”实现100万安培电流和1.5亿℃运行
- 女子说:这只“鸭子”是我爸40万买的!专家鉴定:起码值三四百万
- 印度神秘“通天术”,表演者顺着绳子爬进云层消失,至今难以解释
- “量子”到底是什么?为什么量子力学中,上帝要掷骰子?
- “4碗粉545元非天价”,别让任性质疑伤了餐饮业!
- “电磁撬”来了,最高时速1050公里,距离电磁火箭还远吗?
- 期货交易如何进阶?“顺势而为”与“物极必反”
- 宇宙最完美的外星生物:“异形”究竟是什么?
- 毒蛇杀手“秘书鸟”,外表高贵优雅,实则凶狠冷酷,把毒蛇当玩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