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2020年12月根据央广网的报道 , 在17日凌晨嫦娥五号的返回器像是划过天边的一颗流星 , 带着从月球挖到的土壤回到了中华大地上 。 在这之后 , 人们根据这些月壤样品解开了更多有关月球的秘密 , 得到了丰富的实验结果 。
而它的成功返航也让人们想起了中国首颗返回式卫星的故事 。 那么 , 嫦娥“挖土”归来到底有多难呢?让我们结合前者和今朝 , 再来看看这其中的辛酸付出与骄傲 。
中国首颗返回式卫星的故事大家都知道 , 上世纪美苏开启太空争霸的时间大约是20世纪50年代初 , 那时的我们刚刚建国 , 身上还残留着战火和掠夺的痕迹 。
但是中国却并不甘于落后别人 , 所以在经过了十几年的积淀和发展之后 , 我们也开始着手研制各种卫星和探测器 。
中国首颗返回式卫星 , 是人们从1966年开始研制的 , 被称为FSW 。 所谓“十年磨一剑” , 在1975年11月底 , 这颗卫星成功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 。
当然发射并不是难事 , 因为早在这之前我们就已经成功发射过卫星 , 其中最为著名的应该就是在1970年成功发射的首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了 。
【嫦娥“挖土”归来,究竟有多难?看看中国首颗返回式卫星的故事】而返回式卫星的终点就在于“有去有回” , 所以在其成功发射之后 , 任务并没有完成 , 地面的科学家依旧在严格地监控其动态 。 在卫星成功飞行3天之后 , 人们决定让它开始返航 。
咱们总说“上山容易下山难” , 其实“上天下地”也是同理 , 因为这要求卫星必须正常运行 , 按照计划行事 。 一旦其中的某个仪器和地面的测控出现问题 , 那么回收都难以顺利完成 。
为了能够让卫星成功返回和回收 , 不仅预定回收区的人们十分紧张 , 监测卫星位置的测控部门也早早就进入了沙漠深处 。
更重要的是 , 由于那时的通讯不像如今这样方便快捷 , 就连邮电部门都参与其中 , 调用了百余条专业线路以供各个部门通讯 。
结果还是意外频发 , 先是遭遇了气源曲线下降的问题 , 这意味着卫星的姿态可能无法控制和调整 。 紧接着好不容易熬到了返航之后 , 地面发布指令的计算机却又歇菜了 , 无法及时发出开伞的命令 。
在这种情况下 , 卫星肯定无法落在预定地点了 , 甚至再晚十几秒下达指令 , 它就直接朝着别的国家飞去了 。
因此当时的关键人物祁思禹还是下达了降落指令 , 不出所料 , 卫星并未落到四川遂宁 , 而是落到了贵州 , 并且把当地的百姓吓了一跳 。
不过好在还是落在了中国本土 , 这比预期的结果已经好得多了 。
当然 , 由于减速伞开伞失败 , 卫星已经面目全非了 , 返回舱也被甩了出去 , 现场可谓是一片狼藉 。 但是这是中国首次让返回式卫星顺利回归 , 而且咱们是从零基础开始做的 , 所以对于我们来说依旧是巨大的胜利 。
就这样 , 在太空争霸领域是“小透明”的中国 , 成为了继美国和苏联之后 , 第三个拥有回收卫星能力的国家 。 并且 , 在这之后 , 我们又进行了多次回收卫星实验 , 取得了多项研究成果 , 给后来嫦娥五号去月球挖土顺利回归积攒了大量的经验 。
那么 , 嫦娥五号的挖土返航之旅又经历了什么呢?为什么“上天”容易 , “落地”难?
嫦娥五号的组成与任务分割嫦娥五号由着陆器、上升器、轨道器和返回器四个部分组合 。 它们各自肩负着不同的职责 , 需要有独立工作和协同工作的能力 。
推荐阅读
- “电磁撬”来了,最高时速1050公里,距离电磁火箭还远吗?
- 人类最早登月成功的美国,到底存在哪些令人怀疑的地方?
- 月球上发现15亿年前的飞碟残骸,很像奥陌陌!
- 星舰的第二次商业载人任务,美国企业家预定了一次月球星舰航班
- 科学家发现宇宙最强爆炸,原因只有1种,超出质能方程上限,可横扫生命毁灭文明
- 月球之后,火星将是人类踏足的最后一个星球?此后人类将再无目标!
- 科学的“科学方法论”和一般科学的科学方法论有什么差异
- 我们也要载人登月了?9年前开始准备,计划正稳步推进
- 一张古地图引发世纪谜案!月亮是监控器?一万年前的世界是啥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