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造升级后的浮山所菜市场 (来源:信网)
自2012年起 , 青岛市每年都把“菜市场”的事搬上市“两会” 。 经过十年发展 , 青岛农贸市场一步步蝶变 , 实现华丽转身 , 逐渐告别以往“脏乱差”“腥臭湿”的形象 。 给得了新鲜食材 , 容得下人间温暖 , 折射着城市文明 , 农贸市场不再只满足于简单生活消费的场景焕新 。 结合青岛本土文化 , 融入旅游特色对农贸市场进行规划和探索 , 是未来城市更新不可或缺的主题 。
旅游不仅创造经济效益 , 更多的是传播文化 , 为城市增值添彩 。 传承滨海文化 , 推广青岛滨海旅游与农贸市场相结合的时尚消费模式 , 高标准建设农贸市场海鲜水产专区;充分结合现有渔业码头及游艇码头规划 , 融合海鲜市场、海鲜美食体验、滨海旅游休闲等功能于一体 , 打造青岛市特色海鲜专业市场、滨海渔人码头海鲜市场 , 形成青岛旅游新型网红打卡地……旅游型特色 , 代表着青岛农贸市场未来发展的趋势之一 。
农贸市场不仅是城市居民日常生活重要的公共服务设施 , 甚至成为当地文化的一部分 。 对于游客来说 , 农贸市场可以是了解一个城市风土人情的最佳体验场所;而对于一个城市来说 , 农贸市场非常适合作为城市特色文化的展示窗口 。
今年6月 , 一场在青岛市兴山路农贸市场里举办的“实在文学展” , 着实打破了许多人对菜市场的印象 。 市井烟火气和“文艺范”的结合 , 引来不少市民和游客打卡拍照 , 小小的菜市场既展示城市文明形象 , 又能良好的“嫁接”旅游文化元素 , 这波“逛市场原来也可以这么浪漫”的氛围 , 与青岛的城市形象相得益彰 。
挖掘城市的特色文化需要锐利的眼光 , 农贸市场的升级改造包括但不能限于精致时尚这一种要求 。 如何把文化表现给游客的同时 , 又能兼顾市民日常生活的消费需求和体验 , 是重中之重 。
在农贸市场的更新进程中 , 有些市场重新焕发生机 , 有些反而丧失温度 , 生意萧条 。 菜市场连接着大民生 , 在两极化的市场评价中 , 我们应该“保留”什么 , “创造”什么 , 是值得共同探讨和思考的 。
旅游型农贸市场需展现鲜明的特色 , 如增设特色饮食业态、设计特色风格场景等 。 此外 , 旅游型农贸市场必须具备特色服务 , 一个“景点”要为游客留下美好的形象和印象 , 关键还在于服务 。 诚然 , 旅游型农贸市场在选址上应尽量紧靠旅游景点 , 在一定程度上实现经济和民生的相互助力 。 “市井中的景点”不可错过 , 未来可期 。
多元化农贸市场 , 作为青岛基础建设的升华 , 同时也或将成为旅游城市的必需品 。 农贸市场中有着最正宗、最丰富的特产 , 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当下 , 自驾游热给旅游型农贸市场带来了机遇也伴随着挑战 , 只有市场自身朝着特色化、智慧化融合 , 才能带来更多的发展空间 。
信网评论员 秦璐
【青岛市|信号山:农贸市场结合青岛旅游特色“市井中的景点”未来可期】[rel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