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版“星链”上线!首颗“球体”卫星发射,空间服务更上一层楼


俄版“星链”上线!首颗“球体”卫星发射,空间服务更上一层楼


文章图片


俄版“星链”上线!首颗“球体”卫星发射,空间服务更上一层楼


文章图片


环球网消息 , 当地时间10月22日 , 俄罗斯通过“联盟-2.1b”运载火箭 , 将“斯基泰人-D”卫星和3颗“信使-M”卫星成功送入预定轨道。
俄罗斯:首颗“球体”卫星发射成功
俄国家航天集团于22日表示 , “联盟-2.1b”运载火箭从东方航空发射场升空 , 将“球体”卫星星座的首颗卫星顺利送入轨道 。

据俄媒报道 , 这是东航今年的首次 发射 , 也是“联盟-2.1b”运载火箭第一次完全使用新型燃料发射——萘基燃料 。 这是一种环保材料 , 有减少有害气体排放的优势 , 同时也能极大的增加运载火箭的有效载荷 。
俄罗斯联邦副总理兼工业和贸易部部长丹尼斯·曼图罗夫称 , “球体”卫星星座由600多颗卫星组成 , 其目标是为了开创新技术、系统及产品 , 提高空间服务质量 , 从而确保俄联邦的安全 。
【俄版“星链”上线!首颗“球体”卫星发射,空间服务更上一层楼】值得注意的是 , 此次俄罗斯发射的“斯基泰人-D”卫星非同一般 , 它是俄罗斯版“星链”的首颗实验卫星 。 此前 , 美国“星链”卫星星座在俄乌冲突中表现突出 , 俄罗斯方面一直对此不满 , 随后提出了与之相对应的“球体”卫星星座 。
此外 , 俄媒在报道时普遍将“球体”卫星称作是俄罗斯版的“星链” 。
俄“球体”卫星星座VS美“星链”卫星星座

事实上 , 俄罗斯的“球体卫星星座”在设计和功能上与美国“星链”有相当大的差异 , 所以并不能简单地称它为俄罗斯版“星链” 。
作为美国“星链”的负责人 , 马斯克走在了这场技术革命的前列 。 马斯克和他的合作伙伴成功地实现将一个巨大的卫星天线接收器转变成一个小型用户终端 , 只相当于汽车前照灯大小的盒子(相控阵天线)和一个用于连接Wi-Fi路由器的小单元 。
与俄罗斯“球体”卫星不同的是 , 美国“星链”卫星星座由1.2万颗卫星组成 , 轨道高度大约在300-400公里 。 至2022年9月 , 近地轨道上运转的“星链”卫星共有2300颗 。 目前 , “星链”卫星搭载的只有通信模块 , 但外界一直怀疑“星链”会进一步军事化 。

虽然俄罗斯“球体”卫星星座仅有600颗左右 , 但其更为复杂 , 性能要赶超美国“星链” 。 “球体”项目卫星包含的种类多 , 功能齐全 , 包括对地观测等服务 , 更加现代化 。
此次发射的“斯基泰人-D”卫星质量近200公斤 , 功耗约250瓦 , 属于“斯基泰人”宽带互联网卫星系统 。 “球体”卫星星座运行轨道高达870公里 , 服务对象主要集中在俄罗斯附近 , 所以只需要二百余颗卫星便可以提供宽带互联网接入和通信服务 。
此外 , “球体”卫星星座的覆盖远不止于此:包括“快车”及“亚马尔”两大高端系列通信卫星;用于物联网的“马拉松”系列卫星;为北极互联网服务的“快车-RV”通信卫星 。 除通讯功能外 , “球体”卫星配有雷达及光学传感器 , 更具有军事用途潜力 。
“球体”卫星前途光明 , 但道路曲折

“球体”卫星发射成功 , 俄罗斯的空间服务势必会更上一层楼 , 但将面临的挑战也是不可避免的 。
“球体”卫星项目需要极大的资金投入 。 俄航天集团公司曾经的预估高达243亿美元 , 这笔巨额俄罗斯来说是个不小的负担 。 而卫星的投入不止在前期 , 使用阶段的花费更是一大笔 。 这个极其“烧钱”的项目 , 俄罗斯不一定能支撑很久 。
与此同时 , 西方仍对俄罗斯实施层层加码的制裁 。 而俄罗斯通信卫星的大多部件都来自国外 , 提高国内卫星的国产化 , 也是俄罗斯即将要面临的一大挑战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