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次发现!河南科学家取得肺癌研究重磅成果,引发国际关注!


首次发现!河南科学家取得肺癌研究重磅成果,引发国际关注!


文章图片


首次发现!河南科学家取得肺癌研究重磅成果,引发国际关注!


文章图片


首次发现!河南科学家取得肺癌研究重磅成果,引发国际关注!


【首次发现!河南科学家取得肺癌研究重磅成果,引发国际关注!】近日 , 郑州大学董子钢教授团队首次发现了木香烃内酯能够克服肺癌中奥西替尼耐药性并阐明作用机制 。 该研究成果以题为“Costunolide is a dual inhibitor of MEK1 and AKT1/2 that overcomes osimertinib resistance in lung cancer ”的学术论文发表在国际知名期刊Molecular cancer 。

根据最新全球癌症统计数据 , 肺癌是全球发病率第二大的癌症(占总病例的11.4%) , 肺癌死亡率全球第一(占癌症死亡总数的18%) 。 较为常见的突变基因包括EGFR、ALK、c-MET、ROS1、HER2、KRAS等 , 其中亚裔非吸烟女性患者EGFR基因突变频率高达50% 。 奥希替尼作为第三代EGFR基因突变阳性肺癌的靶向药 , 目前已经成为EGFR突变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标准一线治疗药物 。 奥希替尼耐药是导致患者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 , 因此明确奥西替尼耐药的机制并发现拮抗耐药的小分子化合物是亟需解决的问题 。
本研究发现MEK/ERK和AKT/GSK3b信号通路参与奥西替尼耐药过程 。 借助超级计算机模拟 , 发现了一种新型的MEK1和AKT1/2抑制剂木香烃内酯 。 奥西替尼联合木香烃内酯能够有效抑制耐药肺癌组织的生长 。 该成果有望为克服奥西替尼耐药性提供新的理论依据 。

田雪利博士和王瑞为文章的共同第一作者 , 董子钢教授和Mee-Hyun Lee教授为文章的共同通讯作者 。 该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和河南省重大科技专项的支持 。

董子钢 , 公共卫生学博士 , 教授 , 博士研究生导师 。 郑州大学学术副校长兼医学院院长 。 董子钢教授是癌症预防领域的知名科学家 , 他开创性地研究了多种癌症化学预防药物的分子靶点及作用机理 , 系统性地研究了人类主要致癌物所诱发的丝裂原活化的信号传导通路及其在肿瘤发生中的作用及在癌症预防和治疗中的意义 提出肿瘤预防的原创性理论 。 他还担任npj Precision Oncology的创刊主编和Cancer Prevention Research高级编辑以及多种癌症权威杂志的副主编、编委 。
医学学科是郑州大学的传统优势学科 , 创始于1928年河南中山大学医科 , 九十多年来 , 在高等医学人才培养、医学科技创新、医疗社会服务等方面 , 为中部地区乃至全国的医疗卫生健康事业作出了突出贡献 。 2017年9月 , 郑州大学临床医学入选国家首轮一流建设学科 。 2022年2月 , 教育部公布了新一轮“双一流”建设名单 , 临床医学学科再次入选 。

董子钢教授所任教的郑州大学医学院现开设有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儿科学、口腔医学、护理学、医学检验技术、医学影像学、麻醉学、康复治疗学、医学影像技术等专业 。 临床医学专业是教育部首批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五年制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的试点高校 , 是国家级一流专业和河南省名牌专业 。 预防医学、护理学、医学检验技术是国家级一流专业 。
郑州大学医学院科研实力强劲 , 拥有省部共建食管癌防治国家重点实验室、互联网医疗系统与应用国家工程实验室、国家远程医疗中心、国家药品临床研究基地、细胞与基因治疗、癌症化学预防国际联合研究中心等国家级科研平台 。

未来 , 郑州大学医学院将紧紧围绕健康中国战略实施 , 进一步依托学校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综合性大学多学科优势 , 促进学科交叉融合 , 突出办学特色 , 坚持立德树人 , 推进教育教学改革 , 优化服务生命全周期、健康全过程的医学专业结构 , 改革创新 , 砥砺奋进 , 建设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医学院 , 培养一流医学人才 , 服务健康中国建设 。
欢迎关注“郑州大学招生办公室” , 获取关于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双一流”建设高校——郑州大学的精彩资讯!
本文部分素材来源:郑州大学官网、郑州大学官微、郑州大学医学院官网、郑州大学报、郑州大学招生网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