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的是 , 最近的研究表明 , 通过静脉注射干细胞大多存在于动物的肺和脾脏 , 而只有有限数量的细胞迁移到大脑 。 尽管有这样的观察 , 实验动物表现出显著的行为和神经恢复 。 有一种假设是干细胞通过释放细胞因子与远端器官相互作用来调节大脑的免疫反应 。
此外 , 干细胞治疗研究表明 , 神经营养因子(如BDNF、GDNF、NGF)或干细胞来源的其他因子滋养和保护神经细胞 。 干细胞还产生VEGF , 促进血管生成 , 改善脑出血微环境中神经细胞的存活 。 此外 , 研究发现ICH区域含有较低水平的促凋亡蛋白(p53)和较高水平的抗凋亡蛋白(BCL-2) , 提示干细胞具有抗凋亡的特性 。 最重要的是 , 体细胞干细胞 , 如间充质干细胞(MSCs) , 分化为神经细胞的能力有限 。 因此 , 推测干细胞的保护和修复作用是由上述机制介导的 。
传统的中枢神经系统概念表明中枢神经系统无法再生; 然而 , 这一概念在20世纪90年代被修订 。 从目前的认识来看 , 神经干细胞存在于侧脑室的顶区和海马齿状回颗粒下层 。 脑损伤后 , 这些区域的干细胞增殖并迁移到损伤区域 。 研究表明 , 干细胞治疗可以促进这些内源性干细胞的增殖和迁移 。 科学家们认为这与应用干细胞分泌多种生长因子有关 。 无论其机制如何 , 利用干细胞促进内源性修复已成为再生医学的重要策略 。
03、大量临床研究表明:干细胞治疗脑出血安全有效本文回顾了PubMed上的临床数据 , 并从ClinicalTrials.gov上收集了目前正在进行的临床试验的数据 。 自2011年以来 , 干细胞治疗脑出血在多个国家临床试验中的应用有所增加 , 特别是在中国 。 收集的临床研究数据已经证实干细胞治疗的安全性 , 以及它在改善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缺陷方面的作用 。
脑出血患者进行干细胞治疗的临床试验列表临床案例1:
2012年 , 解放军第251医院的科研团队在《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中报道了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联合综合康复治疗对脑出血后遗症的治疗效果 。
45例脑出血患者根据入院单双日被分为2组:治疗组22例患者 , 对照组23例患者 。 常规治疗10至18天后 , 所有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后遗症 。
随后 , 治疗组接受了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联合康复治疗 , 对照组仅接受康复治疗 。 治疗后所有患者均接受了12个月的随访 。
结果发现 , 与对照组相比 , 治疗组肢体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改善更为明显 , 脐带间充质干细胞配合综合康复治疗有协同并弥补其不足的优点 。
这项临床试验表明 , 脐带中的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培养后移植治疗脑出血后遗症无特殊不良反应 , 配合综合康复治疗可达到功能恢复的较好效果 。
临床案例2:
2017年9月 , 河南南阳南石医院在《中国实用神经疾病》上报道了间充质干细胞(BMSCs)移植治疗对脑出血患者外周血中内皮祖细胞活化度及神经功能的影响 。
86例脑出血患者 , 依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2组各43例 。 统计对比2组治疗后1周、2周、3周、4周外周血内皮祖细胞活化度与治疗后3周、4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及神经营养因子[神经生长因子(NGF)、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BDNF)]水平 。
结果发现 , 对脑出血患者应用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效果显著 , 可明显减轻患者神经功能损伤 , 提高内皮祖细胞与神经营养因子水平 , 促进其神经功能恢复 , 提升其日常生活能力 。
综上所述 , 干细胞治疗能有效改善脑出血后的功能恢复 。 干细胞治疗的可能机制包括细胞替代、促进内源性神经再生、抗凋亡、免疫调节等 。
总体而言 , 干细胞修复脑出血后遗症十分有前景 , 在临床研究中对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帮助患者更好恢复有巨大的潜力 。
免责声明:
本文仅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应用建议 , 如文章内容涉及版权或其他问题 , 请及时跟本号联系 , 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
来源:干细胞之父
— THE END —
推荐阅读
- 自然科学和生命科学是一样的吗?
- 俄军对星链真是毫无办法
- 《前沿》子刊神经科学报道!诱导多能干细胞治疗缺血性中风
- 女研究生为救父向男友“预支”8万元彩礼,遭男友到拒绝
- 探索、坚持、生生不息,你与梦想的距离近在咫尺!
- 太空旅游离我们还远吗?附全球已实现太空旅游的游客列表
- ?三聚氰胺毒害的30万孩子,终身后遗症苦不堪言
- 史上首次,人类探测器撞击改变小行星轨道,科学家:蚊子撞足球
- 这种蝎子会跟壁虎一样断尾逃生,但它们会因此便秘而死,咋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