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局势动荡之际,中国传来4个好消息,在多个领域取得重要突破( 二 )


C919的国产部分主要集中在机身 , 虽说80%的核心部件来自欧美 , 但其实也不用灰心 , 对比和波音齐名的空客 , 空客的主力机型A320美产率高达37.7% , 自己主导的部分仅15% , 而C919达到了50% , 要高得多 。

同样是从美国买零件组装 , 但C919可没有这么简单 , 这是我国“自主设计”的 , 难道设计和整合不也是一种创新吗?要把全机几十万个核心系统安排得明明白白 , 就连美国也很难单独办到 , 所以说“只有壳子是国产”的说法纯属误解 。
再一个就是供应链 , 波音和空客的供应链遍布全球 , 一是为了拓展市场 , 二是为了分摊风险 , 所以两家在供应链上的争夺更加激烈 。
人家都是老企业了 , 而我国才起步 , 自主掌握技术固然重要 , 但任何事物的发展都不是一蹴而就的 , 中国要优先解决从无到有的问题 , 才能解决想要什么的问题 。

除了发展市场和产业链 , C919投运还有一个更重要的价值 。 在当今俄乌冲突的背景下 , 欧美飞机制造商也对俄罗斯实行断供 , 并终止了俄罗斯飞机的适航认证申请 。 如果俄罗斯不能另起炉灶 , 那进口飞机将全部成为废铁 , 所以推进C919国产化是中国人飞行自由的保障 。
此外 , 民用飞机的技术也能用于军事 , 但目前我国的大型飞行平台只有轰-6、运-20以及俄罗斯的伊尔-78 , 能力十分有限 , 不适合研发衍生机型 , 而C919恰恰具备成为军用飞机的潜力 。
当然 , 我们首先还是要解决核心技术卡脖子的问题 , 随着CJ1000和CJ2000研究推进 , 我们很快也会用上自己的发动机 , 等有了“中国心” , 相信我国航空事业也会迎来“放风筝”的时代 。

三、国内推力最大真空型发动机完成试车
在液体火箭领域 , 我国民营企业再进一步 。 日前 , 国内自主研发的真空型发动机——“天鹊”成功完成了首次全系统热试车 。
大家可能不了解这种发动机 , 但光听名字也会感到“不明觉厉” 。 但是 , 迄今为止还没有任何发动机在实际任务中使用过液氧甲烷染料 。
一般来说 , 火箭燃料的燃烧效率越高越好 , 与传统燃料相比 , 液氧甲烷的优势其实并不突出 。 虽然不是最好的 , 但各项指标都差强人意 , 其受到追捧的最大原因主要是制作成本低、可重复利用 , 对发动机的损耗也比较小 。 简单来说就是省钱 , 对航天这种“烧钱”行业的价值不言而喻 。

四、尼龙12投产 , 打破外国垄断 , 助力新能源汽车
近日 , 万华化学宣布正式产出尼龙12 , 该材料有望广泛用于新能源汽车、海底线缆等先进制造领域 。
尼龙主要用于合成纤维 , 最大的优点就是强度和韧性很高 , 其衍生产品用途广泛 , 能够作为重要的工程塑料 , 传统尼龙材料的缺点比较明显 , 如容易吸水 , 尺寸不稳定等等 。
而尼龙12与其他尼龙相比强度更高 , 密度最低、吸水率最低、更耐低温 , 力学和电学性能、抗冲击性、耐燃油性都很出色 。 数据显示 , 2021年尼龙12的市场规模超过13亿美元 , 这么大一块饼 , 全部依赖进口显然不是长久之计 , 打破技术壁垒极为重要 。

在中国之前 , 只有德国、法国、日本、瑞士能够生产尼龙12 , 其中只有德国完全掌握自主知识产权 , 现在 , 中国在该领域成了世界第二 , 亚洲第一 。
短短几天 , 国内接连传来喜讯 , 实际上 , 近几年来我国的科技突破远不止这些 。 就说2021年 , 我国自主三代核电技术跻身世界前列、“海牛二号”刷新深海钻机探深记录、时速600公里高速磁浮下线、用一氧化碳合成蛋白质等等 。
经过长期耕耘 , 中国的科技成果正处于开花结果的时期 , 助力中国梦越飞越高 , 越飞越稳 。 但是作为追赶者 , 我们也不能骄傲自满 , 特别是在外部环境恶劣 , 西方国家实行技术封锁的情况下 , 我们更要潜心修炼 , 厚积薄发 , 才能打破垄断、行稳致远 。
【国际局势动荡之际,中国传来4个好消息,在多个领域取得重要突破】声明:刊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 。 若有来源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 , 联系删除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