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父亲的8年,和他的倔强星球( 二 )


他探访关中到陕南的14家土鸡农场 。 养殖基地多在山里 , 王来库日夜兼程 , 一次在山路上差点翻车 , 有的山路实在崎岖 , 到了夜里 , 只能步行上山 。
找到了符合生产标准的养殖场 , 王来库觉得仍不够 , 又拿出10万元 , 将这些鸡蛋送去了上海的检测中心 。 零抗鸡蛋找到了 , 王来库创立彩虹星球把它们送入了更多关注食品安全的家庭 。
但这条无尽的旅程从一开始就昭示着它不可轻易被征服 。
被误解的星球的倔强转动
零抗鸡蛋养殖周期长 , 产量少 , 运输难度大 , 整体需求量短期上不来 , 而产品需求量少 , 农民就更不愿意按照彩虹星球的标准继续生产 , 产品不符合生产标准 , 就无法通过彩虹星球安全检测 , 彩虹无货可卖……
王来库带进场的100万在寻蛋过程和检测设备投入后就要见底 。 供货的空白期 , 他做好了最坏打算 。 忠实初期用户的守护让彩虹星球第一次起死回生 。 这成为了他后来探索反向定制模式的直接推动力 。
寻蛋故事至今每年依旧上演 , 为了更高频详尽地检测 , 他们曾与陕西师范大学共同成立了食品安全检测中心 , 有害物检测项超过百项 。
信任彩虹星球的消费者越来越多 , 王来库意识到一张餐桌的安全 , 仅有鸡蛋还差得远 。
2016年王来库用寻蛋的方式 , 挖掘更多食材 , 通过社长组织订购 , 装进社区生鲜柜 , 送到居民楼下 。 不到一年时间 , 王来库发现 , 账簿上有了盈利 。
但这一次 , 只是命运的短暂眷顾 。 2019年 , 生鲜柜遭遇社区团购大战 , 巨头强势进场 , 团队被挖角 , 合伙人离开 , 王来库环顾身边 , 只剩十几人 。 2019年9月 , 王来库还是卖掉了几百台生鲜柜机 , 累计亏损5000万元 , 这意味着他业务基本归零 。
▲2019年末 , 彩虹星球的生鲜柜机撤出小区
“重新低头捡钢镚儿” , 他又带着团队去社区摆摊儿 , 从清晨站到夜幕 。 几个月后 , 彩虹星球线下市集有了起色 , 只不过 , 同时到来的还有疫情 。
从0到1的路 , 似乎成了鬼打墙 , 彩虹星球注定要走无数次才能破解 。
疫情对线下市集狠狠打击 , 王来库转战线上 , 2020年3月 , 他们注册了抖音账号 , 进行有机农业、食品安全知识科普 , 加入直播卖货的浪潮 。
来到了流量的战场 , 命运偶尔给他们塞甜枣 , 也让他们不停翻跟头 。 西红柿一个月卖出20多万 , 紧接着的是热卖的蜜瓜和西瓜因为下雨闷热造成的品质问题 , 导致店铺被关 。
店铺恢复后不久 , 他们主打的十零鸡蛋一上午卖出50万 , 随即一条通知跳了出来:店铺再次被关停 , 且永久不能直播——原来抖音不允许卖鸡蛋 。 他们打包各种报告前往北京 , 最终 , 拿事实说服平台开启了线上销售鸡蛋这一类目 。
不过 , 这些起伏都只是风暴的前奏 。
他们制作了上千条食品科普和测评视频 , 但彼时“科技与狠活”还未深入公众认知 , 彩虹星球对行业症结与现状的揭示 , 被冠以诋毁同行、传播焦虑、收智商税的骂名 。
恶毒的诅咒和谩骂通过评论和私信刺向彩虹星球和王来库本人 , 最严重的一次 , 直播无法继续 。
这条路上最难的部分显现出来 , 那就是公众对食安问题、有机农业及商业组织从事公益的的误解之深——建立信任之难 。
创立彩虹星球的这一路上 , 他已经亲历了这个链条上各个环节的难题 , 他倔强地要改变它们 , 却发现他执着到“天真”的坚持恰恰成了误解的来源 。
一个卖鸡蛋的想保护地球
从王来库第一次寻蛋踏入农场的那一刻起 , 他就意识到一切刚刚开始 。
他看到食品生产端的脆弱 , 有坚守的农人之难 。 2020年 , 王来库再次登门拜访一位生产过零抗鸡蛋的农人 , 却得知他因无力偿还贷款已跳楼身亡;
分散农业的发展瓶颈 , 市场对效率与短期利益的追求 , 导致留存品种多样性、有机农业量产之难 。 当人们感叹小时候的味道在逐渐消失 , 背后是老品种让位于高产低成本种质的现实;当农人突破了技术难题 , 好不容易种出有机食材之时 , 却随时可能因天气、土壤和病害问题减产 , 无法按时交付 , 造成经济损失;
更有环境层面的根本性之难 , 化肥带来的土壤板结、水源污染 , 高温干旱导致农产品欠收、畜牧养殖损失 , 微塑料颗粒对海水、海产的污染……
它们连在一起 , 形成了一个负向循环 , 塑造了一张张品相完美 , 却暗藏种种隐患的餐桌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