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直播间称被家暴要卖光婆家商品?剧本式带货 千万别当真( 二 )


北青报记者发现 , 类似的“炒作演戏”式直播带货 , 近年来并不少见 。 比如一位网红 , 在直播间说一块手表原价有1000多元 , 最终在直播过程中不断以砍价、发福利的名义 , 最终降到300多元 , 不少上了年纪的消费者纷纷掏钱购买 。 谁知 , 这块手表只值20多元 , 主播一场直播就赚了上百万元 。 虽然该主播最终被投诉封号 , 但是 , 消费者的损失并未被退回 。
还有不少主播以“说错价格”为由 , 让消费者以为占到了大便宜 , 纷纷下单抢购 , 殊不知该商品实际价格就是这个“错误价格” , 包括张纪中、曹颖、郭珊珊等主播以及多个平台网红主播都曾在直播间上演过这一幕 。
还有的演员也在直播中做起了老本行——演戏 , 近日一对演员夫妻在直播间吵起了架 , 女方表示还要去离婚 , 生气作关直播样 , 但仍然不忘直播带货 。 这一幕随后引发观众吐槽:“哪有人一边吵架一边带货的?”

不少观众反映 , 类似的剧本带货早已蔓延至农村 , 目前网络上就有不少来自农村的老年人进行“卖惨带货” 。 比如曾在一个场景中 , 此前有老人以“苹果滞销”对山西临猗的苹果进行电商营销 , 网友发现 , 同一个人甚至还在平台同时进行“鲜笋滞销”“菠萝滞销”“蜜橘滞销”等多个营销 。 然而很快山西运城临猗县政府发布一则针对“临猗苹果滞销”不当营销方式的声明 。 该声明称 , 近期 , 多个电商平台发布了“临猗苹果滞销”的营销策划 , 利用打“悲情牌”方式营销临猗苹果 , 这给运城果业的整体品牌形象造成了严重影响 。 经全面深入查证 , 该信息内容有诸多夸大失实之处 。
而有MCN机构指出 , 许多带货直播并非老人本意 , 有的音画不对位、剪切痕迹严重 , 还有的MCN还会专门去偏远机构寻找合适的老人 。 此前新华每日电讯就曾报道 , 不少“老果农滞销”的短视频无论画面、声音都是拼凑的 , “滞销”也是无中生有 。 这类“卖惨带货”背后更是有一条产业链 , 打着助农的幌子 , 从演员到剧本、制作到推广都充满了“营销套路” 。
海豚社创始人、消费专家李成东表示:“这种做法从本质上来讲还是流量平台太内卷了 , 这种类似的情况还有很多 , 主播们为了吸引流量 , 吸引眼球 , 不择手段 。 ”
那么 , 这样的营销手段平台应该负责吗?李成东认为 , “我觉得跟平台可能没什么太大的关系 , 只是因为有些人可以创造出更好的内容 , 有的人只能做这种比较‘low’的内容去吸引眼球 。 但是我认为 , 平台应该要有类似的一些规则处罚和限制 , 比如用户举报了这种虚假的骗人的信息 , 那平台应该可以封号 。 因为如果平台置之不管的话 , 可能类似的内容会越来越多 。 ”
北青报记者看到 , 近两年有平台也曾以“演戏、炒作、卖惨”为由 , 处理了相关违规直播间446个 , 封禁违规账号33个 , 其中不乏10个百万粉丝主播 。
主播罔顾事实将被处罚
专家建议平台应及时跟进治理
此前就有主播因为在直播间信口开河、言辞夸张 , 被相关行政部门做出处罚 。 近日浙江省舟山市市场监管局普陀分局对网络主播违法违规直播叫卖梭子蟹的行为重拳出击 。

今年8月份 , 舟山市执法人员发现舟山国际水产城一主播在其直播间用“我爸说了 , 只要你娶了我 , 后面所有的船都是你的!”“原产地的野生梭子蟹 , 价格便宜到让你怀疑人生!”“1块!1块就1块!想要吗?想要来我直播间 , 1箱只赚你1块!”等话术进行虚假宣传 , 该分局执法人员立即对此进行立案调查 。 经查 , 该主播的行为涉嫌违反《广告法》第二十八条第二款第(二)项有关规定 , 普陀分局近日对该主播送达了处罚决定书 , 责令其停止发布违法广告 , 消除影响 , 并处罚款4万元 。
中国法学会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研究会副秘书长陈音江认为 , 这种宣传通过诋毁、谩骂或其它手段 , 涉嫌违反公序良俗和社会良好风尚 , 还可能存在虚假宣传的问题、《广告法》也明确规定 , 广告不得妨碍社会公共秩序或者违背社会良好风尚 , 不得含有淫秽、色情、赌博、迷信、恐怖、暴力的内容 。 《网络直播营销管理办法(试行)》第三条规定 , 从事网络直播营销活动 , 应当遵守法律法规 , 遵循公序良俗 , 遵守商业道德 , 坚持正确导向 , 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营造良好网络生态 。 直播间运营者、直播营销人员从事网络直播营销活动 , 应当遵守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 , 遵循社会公序良俗 , 真实、准确、全面地发布商品或服务信息 , 不得有骚扰、诋毁、谩骂及恐吓他人的行为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