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天宫课堂”航天员展示了空间站里的“小菜园” , 学生们了解到 , 不仅可以在太空上种植蔬菜 , 还可以种植一些拟南芥之类的植物 。 甚至还种植了咱们常见的水稻 , 1个月时间 , 高秆水稻幼苗已长至30厘米左右高 , 矮秆水稻也有5-6厘米了 , 有望能够在国际上首次完成空间微重力条件下水稻从“种子到种子”全生命周期的培养实验 , 关乎中国人的饭碗 , 那么太空种水稻和地球上有何不一样?
“天宫课堂”设在无垠太空 , 教室则在神州大地 , 天地遥遥相隔 , 但师生互动自如 , 仿佛置身同一教室 , 这背后是国家综合实力的展现 , 目前世界上仅仅中国和美国能够办到 , 国际空间站虽然能够实现全球直播 , 但是带宽只有150Mbps , 而我国空间站由于后发优势 , 天地对话通信带宽可以达到1.2Gbps , 速度是国际空间站的8倍 。 那么天空种菜又包含哪些高科技呢?
【神14航天员实现太空“种水稻”,一个月长30厘米,关乎中国人饭碗】
太空种植其实是太空农业的一种 , 是继地球农业、海洋农业以后 , 以航天技术为基础 , 开发利用太空环境资源而开辟的一个崭新的农业领域 。 相比较地球植物生长的环境 , 太空农业是农作物在太空宇宙射线、高真空、微重力等特殊条件作用下 , 诱发染色体畸变 , 进而导致生物遗传性状的变异 , 快速有效地选育新品种的空间诱变育种 。 空间站里的“小菜园” , 不仅可以补充舱内氧气 , 而且可供宇航员食用 。
空间站特殊环境下会诱发农作物染色体畸变 , 导致生物遗传性状的变异 , 其变异率较普通诱变育种高3-4倍 , 育种周期较杂交育种缩短约1倍 , 由8年左右缩短至4年左右 , 太空育种具有益的变异多、变幅大、稳定快 , 以及高产、优质、早熟、抗病力强等特点 。 就拿水稻来说 , 水稻种子经卫星搭载 , 获得了植株高、分孽力强、穗型大籽粒饱满和生育期短的性状变异 , 增产20% , 单季亩产400--600千克 , 最高达750千克 。 然而这次我国并不是携带水稻种子 , 而是让水稻在太空中正常生长 。
左边红褐色是航天诱变选育的优质香型不育系“花香A”的种子 , 右边的是普通的种子 。
中国空间站培育水稻 , 此次实验主要解决的是微重力怎样影响开花?微重力影响植物开花的分子机理是什么?能否利用微重力环境作用来控制植物的开花?这些问题相对比较专业 , 相比好多网友们比较关心是太空中没有土植物又是如何生长呢?在地球上 , 只要把种子埋在土壤里 , 为它浇水 , 再加上合适的温度和阳光 , 它就能萌发 。 在太空种蔬菜使用的土壤和地面的是不一样的 , 咱们中国太空种植果蔬的土壤用的是蛭石 。
蛭石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种材料 , 是自然形成并非人工制作属于硅酸盐 , 它的吸水性非常好 , 水分在蛭石中的传导受重力影响很小 , 另外它密度小质量轻 , 便于携带上天 , 它大量的应用在植物组培和育苗中 。 太空空间站种植果蔬 , 虽然可以获得阳光 , 但是空间站的窗户造价昂贵 , 因此农作物并不能依靠自然光 , 只能通过人造光源培养农作物 。 各位网友太空空间站种菜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 喜欢文章的话点个赞关注一下我 。
推荐阅读
- 2023SBIC合成生物产业大会,以生物造万物,让部分人看见行业未来
- 一个当今科学难以回答而又必须回答的问题:机器如何像人一样认知
- 大熊猫的保护遗传学和演化生物学研究
- 为什么生命都难逃一死?
- 新研究揭秘“从鱼到人”的关键环节
- 为什么中国的生物学比国外落后这么多?
- “最有可能得诺奖的90后”,27岁攻克世界难题,纯国产美女科学家
- 地质地质学是什么?
- 世界上最大的生物是什么?180吨重的蓝鲸根本排不上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