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德班”的女老师:呼吁男性参与,促进性别平等( 三 )


这次参加带领者培训 , 也特别强调呼吁男性参与 , 促进性别平等 。
呼吁男性参与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 , 在要求男人主导、男人必须要刚强的传统观念影响下 , 男人是既得利益者 , 但也是受害者 。 如果某个男人是比较阴柔的性格 , 他会受到刚强的压制 , 而所谓刚强的男人也有柔弱的一面 , 人本来就是这样 , 但他想哭的时候不敢哭 , 情绪也得不到宣泄 。
关于男性参与 , 我除了参加“男德班”带领者培训 , 之前团队还在深圳组织演出过两场男人独白话剧 , 招募素人男演员进行演出 。 我们这次带领者小组 , 除了我和刚刚说的另一个朋友 , 还有一个已婚男性 , 就是当时演话剧的一个演员 。
目前“男德班”还未正式开始 , 但预报名的情况让我挺惊喜的 。 目前深圳有4个人预报名 , 但有一个是女性 , 就把她取消了 , 听说成都也报名了三四个 , 上海也有 。 还有一些机构有合作意向来问我 , 感觉对这个话题感兴趣的人越来越多了 。
虽然我觉得“男德班”的招生不会太困难 , 但可能首先报名“男德班”就是一种挑战 。 如果我们改名字 , 用原来的全称“好伴侣好父亲全参与型男性工作坊” , 说不定报名的人就更多了 。

2015年首个“男德班”培训现场(方刚供图)
感觉社会性别平等意识在进步我觉得这几年大环境的性别平等意识也在进步 。
我住在深圳 , 经常带儿子去欢乐谷玩 。 以前看到的游客中 , 大部分都是妈妈带着孩子 , 这几年我看到越来越多的爸爸带孩子出来玩 , 而且是爸爸一个人带 , 说明越来越多的男性意识到回归家庭的幸福和快乐 。 我觉得城市文化也有推动促进作用 。
工作中 , 我公司会承接一些去社区讲课的项目 , 比如关于孩子教育的课 , 前年来的大部分还是妈妈 , 而去年和今年的课堂里 , 可以看到爸爸的身影 , 这也是进步 。
另外 , 我感觉社会对女性的关注度整体也在提高 。
我自己的团队氛围也是性别友好的 。 包括为女性提供卫生巾、语言的平等表达 , 我们的项目也有给女性上课的 , 比如有女性心理成长的课 , 男性也会来听 。 2019年 , 我们还被联合国妇女署邀请参加性别平等的会议 , 他们关注企业推行性别友好制度的项目 。
于我个人而言 , 我刚从医院出来时 , 也有不支持的声音 , 但我觉得父母还算比较包容 , 毕竟他们也做生意 。 我觉得我妈妈是一个比较强势的女性 , 不依附于我爸爸 , 她有她的事业 , 我爸有我爸的事业 , 后来他们觉得一家人合作更愉快 , 就一起做生意 。 我认为我妈是一个女强人 , 但我妈可能不希望我像她那么累 。
那时我没有马上创业 , 而是先去了公司打工 , 后来我决定创业时 , 家人都比较支持 。 我爸就一句话 , 你不怕失败你就去干 , 我说好 , 我可不怕 。 现在累是累 , 但心不累 , 很开心 , 因为看到自己一直在实现自我价值 。
从创业到参加“男德班”带领者培训 , 我做的事丈夫也都支持 。 他包容性强 , 愿意接纳一些新事物、新理论、新信息 。
我跟他是高中同学 , 但他研究生毕业我们才谈恋爱的 。 在恋爱之前 , 我们就已经很熟了 。 我当时还没有学习性教育 , 但我也挑战传统性别意识 , 只是当时自己不知道 。 我俩准备结婚时我就跟他说 , 因为我从小在外面读书 , 我不会做家务活 , 不会做饭 , 也不打算做饭 , 结婚以后如果要吃饭 , 要么你做 , 要么你请保姆做 , 要么我们去外面吃 , 反正我不做 。
我跟他婚前就约定好家务分工 , 你喜欢做什么你就做什么 , 我喜欢做什么我就做什么 , 而不是按照妻子必须做什么、丈夫必须做什么来划分 。 他对孩子的陪伴还是非常到位的 。 我创业前在公司上班时、创业后都经常出差 , 我丈夫不用出差 , 我出差时都是他在照顾孩子 。
【“男德班”的女老师:呼吁男性参与,促进性别平等】我之前也给他报名这次“男德班”了 , 他虽然没有养家负担 , 但主要是我当时怕报名的人不够 , 他支持我工作 , 我需要他他就要来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