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报警本公司印章遭伪造,一二审法院判其支付陌生人105万元,省高院再审判其无责、撤销原判( 三 )


“伪造公司印章罪属于公诉案件 , 被伪造、冒用公司可以通过向公安机关报案来追究伪造、冒用者的刑事或行政责任 。 ”柳孔圣指出 , 如果伪造、冒用者的冒用行为给公司造成直接或间接物质损失 , 公司可通过民事诉讼主张权利 。
如果伪造、冒用行为给公司造成名誉损失 , 理论上公司也可以通过民事诉讼要求侵权者承担民事责任 , 方式可以是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礼道歉等 , 但公司不享有获得精神损害赔偿的权利 。 实务中因印章被伪造实际造成公司财产或名誉损失的可能性极小 , 故由此引发的民事诉讼极为罕见 。
柳孔圣称 , 对于与本单位无业务联系的单位或个人伪造、冒用本单位印章 , 一般比较难以防范 , 只能在发现后及时采取补救措施 。 实务中公司印章多数是被与单位存在借用资质、挂靠经营等业务关系的个人伪造、冒用 , 在建设工程的承包、转包、分包过程中尤为多见 。
为避免此种情况发生 , 单位应当加强印章管理制度建设 , 严格印章使用流程管理 , 尤其要加强携带印章外出使用的管理 , 避免借用、挂靠人伪造并超范围使用印章 。
“在发现印章有可能被伪造、冒用后 , 被伪造、冒用一方应第一时间与印章使用者的相对方取得联系 , 澄清事实 , 及时止损 。 有必要的情况下 , 可寻求公权力救济 。 ”柳孔圣最后提醒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