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根据时代财经的梳理 , 近3个月 , 老干妈抖音官方旗舰店新增粉丝数只有不到5万 , 直播销售额也不足百万 。
面对“后浪们”的围剿 , 老干妈明显有点力不从心 。
3
“老了还要干活的妈”
这种焦虑 , 今年75岁的陶华碧应该有更直接的感受 。
作为老干妈的创始人 , 陶华碧的创业经历非常励志 。 凭借着一款辣椒酱 , 加上敢想、敢拼、诚信的风格 , 这个没上过一天学的农村妇女 , 愣是把一个小工厂拉扯成100多个亿资产的大企业 , “老干妈”更是风靡全球 。
但陶华碧的接班人却一点也不让她省心 。
2020年底 , 一条限高引起了媒体的关注 , 天眼查显示 , 一家名为昆明贵山天阳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的企业 , 已被连续限制高消费19次 , 涉及金额约为9757万元 。
而这家企业背后的最终受益人 , 正是“老干妈”陶华碧的大儿子李贵山 。
作为陶华碧的大儿子 , 李贵山本是外人眼中的“大孝子” 。 他高中毕业时 , 就因不忍心母亲一个人承担家庭重担 , 主动放弃高考 , 入伍参军 。
在“老干妈”蒸蒸日上的时候 , 李贵山又辞去“铁饭碗” , 主动承担起老干妈的管理任务 , 还教会了原本不识字的陶华碧在文件上写自己的名字 。
正是这样一个踏实的“孝子” , 心里却藏着不安分的因子 。
早在2005年 , 李贵山就涉足房地产 , 还在昆明投资开发了昆明锦泰大酒店 。 在云南昆明 , 李贵山投资开发的“云润天阳”项目 , 至今还是“烂尾楼” , 贵山天阳也深陷上百场官司 。
在频繁的投资中 , 李贵山不仅没赚到钱 , 还碰了一鼻子灰 。
2014年 , 陶华碧退休的时候 , “老干妈”对外宣称:大儿子李贵山主外 , 负责销售市场等相关工作;二儿子李妙行主内 , 主要负责生产 , 各有分工 。 在股权分配上 , 老大老二分别市46%和51% 。
陶华碧本以为可以顺利交接、安享晚年 , 谁成想 , 大儿子沉迷投资 , 二儿子更猛 , 差点把老干妈的品牌都毁掉了 。
陶华碧退休后 , 老干妈的营收开始滑落 , 2016年到2018年 , 从45.49亿跌到了43.89亿元 。
与此同时 , 网络上很多人都在吐槽老干妈“变难吃了” 。 媒体一调查 , 原来老干妈的辣椒换了品种 。
在此之前 , 为保证纯正的口味 , 老干妈选用的都是贵州辣椒 , 而掌管生产后的李妙行 , 直接把贵州辣椒换成了成本更低的河南辣椒 。
利润上来了 , 口味却变了 , 消费者也就开始抱怨了 。 眼看着业绩不断下跌 , 2018年 , 71岁的陶华碧重回一线 , 把贵州辣椒带回来了 , 老干妈的销量又上来了 。
网上有人调侃 , 原来“老干妈”的意思就是“老了还要干活的妈” 。
尽管陶华碧回归后 , 老干妈的销量迎来了短暂的上升 , 但这家企业不可回避的一个问题是——
当老干妈的“精神图腾”离开后 , 这家企业还能撑多久?
4
尾声
老干妈的忧虑背后 , 藏着一个永恒的话题——
创业难 , 守业更难 。
没有一家企业在成立之初不想传承百年 , 但要做到这一点 , 不仅需要开天辟地的创业者 , 更需要继往开来的守业者 。
回看世界历史 , 阿涅利家族、匡特家族、爱马仕家族……每一个穿越时间周期的家族企业 , 都有好几代人的守护 。
但要找到一个合适的守业者并不容易 。 麦肯锡曾做过统计 , 在全球范围内 , 家族企业的平均寿命只有24年 , 其中能传承到第三代只有30% , 能传承到第四代的 , 只有3% 。
“富不过三代”像是一个魔咒 , 时刻提醒着企业家们 。
那么 , 家族企业如何能守住财富?在我看来 , 有几个要点 。
第一 , 选对赛道 。 绝大多数人没有意识到 , 家族企业能否长青 , 和接班人的个人能力其实没有必然的联系 。 当企业处在一个生命力持久的赛道时 , 接班人只要有正常人的水平、不犯大的错误就能实现企业的持续发展 。 反之 , 如果企业处在一个夕阳行业 , 接班人纵使有通天的本领 , 也很难力挽狂澜 。
第二 , 顺应接班人的特质 。 一个企业的成功 , 是时代环境、企业家个性等多重因素缔造的结果 , 这些都是无法稳定遗传的 。 王思聪就是不喜欢做地产 , 这玩意谁都没法强求 , 让他去做喜欢的投资和娱乐 , 或许更能闯出一片天 。 这一点 , 在老干妈两个儿子身上也能得到体现 。
第三 , 梳理好“三权分立” 。 不管后代能否接班 , 这一点都很重要 。 企业的控制权、分红权、经营权归属必须捋顺 , 倘若后代不给力 , 只让他掌握分红权就可以了 , 其他的交给家族信托和职业经理人更靠谱 。 西方很多大家族包括中国现在的一些家族 , 就是这样做的 。
推荐阅读
- 对话微京科技杨剑波:大部分银行的风险管理有较大提升空间丨专访
- 卢克文怒斥:专找江西女友,玩腻又分手的是渣男
- 红米Note12系列有什么区别?究竟该买哪一款?看完就明白了
- 酒讯通报|贵州为打击假冒酒类,设立卡点加强酒类物流寄递监管
- 贵州22岁女孩花15000元租门面买菜,11天收入8千元,网友:比打工强太多!
- 女子远嫁十五年娘家人上门探望,现场画风尴尬,连坐的地方都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