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北京时间2022年10月31日15时37分 , 搭载空间站梦天实验舱的长征五号B遥四运载火箭 , 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点火发射 , 梦天实验舱与火箭成功分离并进入预定轨道 , 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
北京时间2022年11月1日4时27分 , 梦天实验舱成功对接于天和核心舱前向端口 , 整个交会对接过程历时约13小时 。
梦天实验舱成功对接圆满实现了中国载人航天三步走重大历史进程 。
一是中国建设百吨级T字型空间站的任务完成了 。梦天实验舱的成功组合让中国空间站建设实现了最终设计的T字型结构 。 实现这伟大一步 , 中国人来之不易 , 但也创造了历史奇迹 。 之所以说不易 , 是因为从1991年实施的921工程至今已经整整30年 , 三十年磨一剑 , 中国航天人坚持做一件事 , 做扎实一件事 , 这就是921精神 。 之所以说创造了奇迹 , 关键在于中国航天的厚积薄发 , 国际空间站建设历经十余个国家并耗时十年之久才建成 , 而中国人用了两年时间就独立自主建设了属于自己的大型空间站 , 这就是一大奇迹 。 核心舱、实验舱三舱加上多艘天舟货运飞船和神舟载人飞船 , 中国空间站已近百吨 , 这是名副其实的大型有人照料空间实验室 , 无疑也是悬挂在星空最闪亮的星辰 。
二是中国空间站建设全面走向应用型空间实验室 。梦天实验舱完成了组合 , 从此让中国空间站真正走向应用型空间实验室 。 中国建造大型空间站归根到底是为了应用 , 服务于各类实验目的 , 为中国和其他国家提供良好的太空实验平台 。 太空具有地球不具备的很多优势 , 对于生命科学、材料学、基础物理、基础化学、天文学等研究具有重大意义 。
刚刚组合的梦天实验舱 , 配置了流体物理、材料科学、燃烧科学、基础物理以及航天技术试验等多学科方向的实验柜 , 让中国空间站应用多了用武之地 。 与问天实验舱更像是生物实验室不同 , 梦天实验舱更多是物理实验室 , 配备有大量科学实验机柜 , 包括超冷原子物理实验柜、高精度时频实验柜、高温材料科学实验柜、流体物理实验柜、两相系统实验柜、燃烧科学实验柜、在线维修装调操作柜等 。 航天员或者载荷专家今后就可以在这里开展一系列的科学实验 。 由于梦天实验舱定位是航天员标准工作区 , 因此没有睡眠区和卫生区 , 想休息就只能回核心舱或问天实验舱小憩 。
与问天实验舱不同的还有气闸舱 。 梦天实验舱的气闸舱是专供货物进出的重要通道 , 如果将问天实验舱的气闸舱比作“国际机场”专供旅客进出 , 那梦天实验舱的气闸舱就像是“国际货运港口” , 专供货物进出 , 分工明确 。 至于如何让货物进出 , 就靠货物气闸舱上面配备的一套载荷转移机构 , 将载荷送出与回收 , 完成实验设备的更替 。 之所以要把货物送到舱外 , 有几点考虑 。 一是有些科学实验项目需要借助强烈的宇宙射线 , 而在舱内是做不到的 。 二是发射和回收小型卫星就需要借助气闸舱和载荷转移机构 , 同时还需要借助长长的舱外机械臂配合就能得心应手做到这一切了 。
三是中国空间站建设和应用永远在路上 。不仅如此 , 中国空间站建设好事连连 , 巡天空间望远镜也将在明后年择机发射并与空间站并轨运行 , 这更是锦上添花 。
这里也透露中国航天的一个小秘密 , 那就是中国航天在设计和建造航天器时都会是“一主一备”方式 , 备份是以防万一 , 但这些备份不甘心只当备份 , 中国航天人就想办法为其转正 , 未来也会让备份上天 , 比如“天和”核心舱的备份上天了 , 就可以与之前的核心舱对接 , 如此搭积木的结果就是中国的空间站将会越来越大了 , 实验室越来越多 , 百吨级很容易就成为两百吨级 , 这也是中国特色空间站的一种拓展方式 。 当然 , 未来也不排除 , 中国航天专门为外国航天员设计一个实验室 , 谁让中国空间站才是名副其实的国际空间站 , 如今已经有17国9个项目入选中国空间站首批科学实验了 。
中国空间站建设只是中国载人航天的重要里程碑而不是终点 , 下一个目标是深空探测和应用 , 比如载人登陆月球、探测并最终登陆火星 , 月球对中国人来讲既熟悉又陌生 , 但中国人时刻在追求古老的梦想 , 追求人类科技发展的共同梦想 , 并最终服务于人类科技命运共同体的目标 。
推荐阅读
- 通过这三种迹象表明,或许我们已经发现了高等文明的痕迹
- 梦天实验舱发射成功,评价最高的居然是《时代周刊》!
- 被太阳隐藏的“行星杀手”小行星可能在几千年后威胁地球
- 世界上最凶猛的十种猫,可爱与危险并存,凶猛程度远超我们的认知
- 中国空间站面向世界开放,欧洲多国踊跃加入,轮到美国被孤立了
- 零差评的6部神级科幻片,视觉震撼特效炸裂,最后一部真是绝了
- 凌晨,太空传来喜讯,中国实现一个梦想,美打压宣告失败
- 逐梦航天,看梦天与天合的成功相会
- 梦天实验舱成功发射,天宫一期后,应尽早启动我国月球轨道空间站